第47章 紙壽千年(2 / 2)

所以,周老的話一出口,頓時就引起了其他三位的好奇,老生宣現在可是不多見了,而以周老的挑剔目光來看,他口中所說的陳年宣紙,怕是動輒以百年為單位來計算的。

這樣的宣紙,單是其流傳至今的曆史價值都足以讓人驚歎了,如果上麵再加上一篇名師書畫作品,其價值最少還能翻上幾番。

這些東西葉凡並不知道,他對古玩這一行還是個純粹的小白,如果不是看到了宣紙中蘊含的靈氣,恐怕就要錯過這麼個大漏了。

“老周,你能確定這是陳年的老生宣?”宋老露出一臉疑惑的表情,現在市麵上也有宣紙出售,品種不同價格也差的很多,一般五年以上的陳宣,已經具備了古玩收藏的價值,但跟幾百年前的老生宣相比,卻是小巫見大巫了。

說話的同時,宋老的手也摸了上去,他的臉色當即就變了,眉頭緊蹙,似乎頗有些難以置信的樣子。

看到兩人這副模樣,李遠山和王老也有些把持不住,紛紛伸手在那張宣紙上撫摸了起來,那樣子就像是在撫摸一塊羊脂白玉似得。

“怎麼樣?”周老輕輕搓了搓手,看著其他三人說道:“這生宣確實很有些年頭兒了,至於出自哪個朝代,我還無法確定,還是等看過裏麵的書法作品再做定論吧!”

生宣年份的判斷並不是靠眼睛就能看出來的,宣紙雖有“紙壽千年”的美譽,但也經不起曆史風浪的侵襲,時間久了自然會出現一些破損,除非一些技藝高明的裝裱大師精心裱糊,使其隔離空氣才能保證宣紙長時間的存放,不然幾百年的時間過去,難免會對紙質有所損壞。

所以,想要準確判斷宣紙的年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在宣紙上書寫繪畫的作品特征去推測,這個方法是對一些古代書法作品斷代的最普遍也最重要的依據之一。

隨著宣紙一層層翻開,四個老人的目光都一動不動地盯著宣紙上逐漸呈現出來的內容,就連一向對古玩行當不怎麼感冒的韓雪咪,也忍不住勾著頭仔細地看了起來。

這張書寫《祭侄文稿》的宣紙是經過精心裁剪的,大小和原版一模一樣,縱20.8厘米,橫75.5厘米,整體保存的非常完好,隻是在右下角有一小塊地方有所損壞,看起來好像表麵被揭掉了一層似得,上麵還有一些淩亂的黑色痕跡。

四名老人看的都很認真,全都離開座位,走到宣紙的正前方,與周老一起觀察研究了起來,四個人的身體都幾乎撲在了桌子上。

“這是怎麼回事?怎麼可能會出現兩幅完全一樣的書法作品?”過了足足有七八分鍾的時間,在葉凡懷疑這幾個老頭兒是不是睡著了的時候,李遠山才忽然開口說了這麼一句話。

“李老哥,你看仔細一些,這一幅《祭侄文稿》,與台北故宮博物館裏收藏的那副原作,還是有些細微差別的,你們看這裏……”

在書畫收藏這方麵,周老絕對算是專家權威了,他在八寶街經營的就是文房四寶書法繪畫這一類的店鋪,本身對各個時期書畫大家的作品特征都有很深的研究,此刻聽到李遠山的話,便伸手點出了幾個地方,給眾人解釋其中的一些細微差別。

“周老弟,這兩個地方難道有什麼不同?”盡管周老解釋的很詳細,但是其他幾人對《祭侄文稿》的原作了解並不太多,自然也就看不出差別在什麼地方了。

“這兩處用筆稍顯生澀,連筆之處不夠圓潤含蓄,少了一股原作那種一氣嗬成的氣勢,這應該是後世出現的高仿作品!”

周老說到這裏,忽然停頓了一下,又仔細盯著那張宣紙上的內容看了起來。過了一會兒,他才重新收回目光,一臉笑意地問葉凡道:“小葉,你不是說學習過顏真卿的書法作品麼,這兩個地方你怎麼看?”

“這個……”葉凡怔了一下,沒想到周老會把這個問題拋向自己,說實在的,葉凡還真沒看出來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他雖然打小就練習過書法繪畫,但是那個時候年齡還小,而且也是個初學者,根本分辨不出原作和高仿字畫之間的細微差別。

周老此刻這麼一問,葉凡還真回答不上來,隻能悻悻地說道:“周老您太抬舉我了,我對書法作品隻是略懂皮毛而已,這兩個地方我沒看出來有什麼不同,還得請周老您賜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