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鐵手

模型製作

機型簡介

A-1係列攻擊機研發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但未來得及參戰。後來該機參加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用於對地支援作戰,被美軍稱為“不知疲倦的、能幹的大狗”。越南戰爭期間,美國空軍在執行搜救和對地攻擊任務時,發現手頭沒有能在低空以合適速度飛行、長時間巡邏的重型攻擊機,而海軍的A-1H恰能滿足上述絕大部分要求。於是空軍從海軍獲得一些A-1H攻擊機,並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了改進。這種披掛上空軍慣用的東南亞三色迷彩的改進型號被稱為A-1J。

模型製作點滴

“田宮”模型在推出海軍型A-1H後,很快又推出了空軍型A-1J,並且配有空軍特有的彈藥。打開包裝盒清點零件,除了製作中需要的部分,還有很多二戰時期的炸彈、外掛火箭彈和相應掛架。有些彈藥H型和J型都用不到,可能屬於更早的AD-4/A-1D型。飛機模型本身開模工整、分件簡單。

首先把大件從框架上剪下來,試著拚插假組,組合精度很好。因為開模考慮周到,機翼和機身可以分別組合打磨之後再安裝。翼身接縫被巧妙地用突出的座艙裝甲板修飾掉了,而且接縫本身的寬度和機體刻線相差無幾,不必另外處理。

從機翼開始製作,先處理掉輪艙內明顯的推出孔和推出樁。將主起落架艙內的所有零件噴上“郡仕”C316白色,然後漬洗作舊。接下來組合機翼,打磨外部接縫、補回刻線。機翼襟翼基座處雖有明顯的組合縫隙,但假組後發現這個縫隙會被放下的襟翼擋住,便未做處理。

完成機翼後,製作座艙部分。儀表板按照說明書指示噴塗,儀表盤手塗,儀表指針刻度用套件中的水貼表現。在儀表盤上用牙簽點塗“北化”502膠來表現表盤的玻璃質感,膠幹透後透明度適中,效果挺好。“田宮”飛機模型一般都會給出飛行員模型,且刻畫得不錯。雖然座艙細節在開模時有所取舍,表現力並不算突出,但把飛行員模型放進去後增色不少。由於飛行員模型必須在機身組合前放入座艙,否則將無法裝入,因此需要將飛行員模型的製作提前一步。塗色以說明書指示為基礎,參考實機照片進行。

座椅、“澡盆”等按圖施工,全部完成後按序組裝、粘入機身。輪艙做好後,將機身合攏。待組合打磨完畢,再將機翼和機身組合起來,整架飛機模型的大形就出來了。

接下來進行塗裝。塗裝方案沒有選用灰白色機腹的空軍常規塗裝,而是選擇了機腹塗黑的夜間FAC(前線空中管製)作戰任務塗裝。這種塗裝在後機身繪有3條棕色斜條紋,很有特色。按顏色冷暖深淺的順序,首先噴上“郡仕”C310土色。斜條紋雖在水貼中給出了,但出於擔心透底、色差和服帖效果,還是決定直接在土色的基礎上遮蓋噴塗這3條斜紋。拆掉噴針護環後,徒手噴塗兩種深淺不同的綠色。每種顏色噴完後,調淺該色噴塗色差,再調深剩餘的油漆噴塗陰影,使色彩更加豐富、增加體積感和重量感。噴塗完成後,筆者手酸得幾乎無法握住東西。

下麵開始水貼作業。套件中的水貼標記比較“簡潔”,水貼的品質也可以,沒費太大力氣。然後製作小零件,原有的瞄準具反光片過厚,用薄透明膠片做了替換。發動機按圖施工,效果還不錯,隻可惜安裝散熱調節板後擋住了很多細節。將3塊減速板分別塗裝好,因為實機機腹的減速板在越戰時期已鉚死不用,所以在模型上要做成閉合狀。

外掛方案參考了實機照片,掛上了古老的“巴祖卡”火箭筒和小巧的Mini Gun機槍吊艙——標準的掃蕩夜間地麵部隊的配置!至於襟翼的塗裝筆者稍微有些糾結,以往的很多作品把襟翼收攏後被機翼遮蓋的部分噴黃色,但實機照片中顯示:迷彩是直接延伸到襟翼最內側,於是按實機噴塗。不知不覺地,模型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