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母本的衍生(2 / 2)

這也表明,《鏈獄之旅》是在經典母本《席方平》已有的意義框架內進行敘事,相應的寫作姿態帶來了衍生文本與母本之間高度的可識辨性,也使《鏈獄之旅》建構而非解構的策略在“戲仿”“惡搞”“大話”等一係列解構母本手段成為先鋒寫作拿手好戲的今日,具有了反其道而行的姿態與意味。誠然,如《鏈獄之旅》一般找到了“互文”間變異與承繼的張力十足的平衡後,也就沒有必要再拿“實驗”“先鋒”做虛浮的標榜或廉價的噱頭了。

那麼,小說《鏈獄之旅》的張力何在呢?這一衍生新作有力改造了《席方平》呈現的曆史空間,重述並更新了此中的存在邏輯。前文提到,毛澤東主席曾深刻地指出《席方平》所蘊含的曆史性。蒲鬆齡以鬼蜮影射人國,以陰間倒影大清,這樣的書寫,並非僅止於修辭手段、小說筆法,而是社會意識與曆史觀念的呈顯。於是一種對位關係即告形成:陰間城隍對位清朝縣令、郡司對位巡撫,而鬼國的閻王殿則毫無疑問地對位了大清的金鑾殿。《鏈獄之旅》虛化了《席方平》中具有農業社會特色的地獄想象,著力令此一異境與時俱進般地具有了後現代感——所有的顯形皆僵硬、規整與空洞,然而黑暗、恐怖不易。與此同時,《鏈獄之旅》強化了對位意識。事實上,文本中的對位是雙重的:作為一部對經典母本不無敬意的衍生作,它在敘事框架和意義框架方麵與母本對位;作為一部寄寓“孤憤”的當代小說,它力圖讓文本中所描述的虛構世界與作者的個人曆史體驗對位……一個形象因而漸漸清晰起來——為我們所知曉敬重的主人公“席方平”,在遙遠的古代曾離魂直下陰間為父伸冤;在當下新的曆史時期,他離魂再出發赴地獄替父上訪。“席方平”仿佛正在給我們帶來曆史循環的幻覺。我們可以看到,在蒲鬆齡策劃的離魂之旅中,席方平最後還得到二郎神主持公道,如願以償。而阿丁主導的席方平最新地獄行末了也隻是讓他弄明白了一個道理:正義僅是命運之鏈環上的一個點,轉瞬即逝。正義並無絕對性,亦無永恒性……《鏈獄之旅》筆筆新鮮的、絕望的墨跡,將一心要求“正義”“公道”的“席方平”,繪成了曆史中一具飄蕩的遊魂。

作者簡介:海力洪,出版小說《藥片的精神》《左和右》《夜泳》等多部。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執教於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