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就是生活有規律。他起居、作畫、休息、鍛煉安排的有條不紊。他常年堅持早起早睡,冬天7點起床,夏天6點起床,午間休息一小時,晚飯後看一會兒電視,晚上一般9時就寢。他將作畫與運動結合起來,他常說:“生命在於運動,畫畫就是練氣功,添福壽。”他每天要作一張畫,在每次作畫前,都要扶著椅子,在室內原地踏步100下,待腳下有了力,氣從腳底傳到丹田,再傳到手後才開始作畫,每次都是站著畫出來的。
朱屺瞻從年輕時開始就養成了步行鍛煉的習慣,到了90歲高齡時仍堅持每天走路5000米。他走路很有規律,不快不慢,每天下午從家裏出來,一走就是兩小時。1979年到北京時,他不顧88歲高齡,還興致勃勃地和朋友一起攀登八達嶺古長城,澆漓不亞於年輕人。
朱老在作畫寫字之餘,還喜歡栽種花草,如蘭花、水仙、石菖蒲,尤其喜歡梅花,他將自己的畫室命名為“梅花草堂”,就是要以梅花的傲霜鬥雪的高潔之誌來勉勵自己。
四珍惜健康
原文
胃者,水穀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髒氣。
——《素問·五髒別論》
譯文
胃是水穀之海,是六腑的最大源泉。飲食五味入口,留在胃中,化生精微物質,而充養五髒之氣。
闡釋
《內經》雲:“胃者,五髒六腑之海也,水穀皆入於胃,五髒六腑皆稟氣於胃。”
意思是說,胃是提供五髒六腑的養分的大海,一切食物都要先進入胃中,五髒六腑都要接受胃所消化的精微,以維持其機能活動。
《內經》對胃在人體的作用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以此強調胃對維持機體的生命活動至關重要。
又如《靈樞·根結》中說:“胃者,太倉也。”《素問·五髒別論》中說:“胃者,水穀之海。”《素問·五髒別論》雲:“胃者,水穀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髒氣。”
明代薛己甚至認為:“《內經》千言萬語,旨在說明人有胃氣則生,以及四時皆以胃氣為本。”
胃髒如此重要,祖國醫學曆來都非常重視對胃的保養防治,醫聖扁鵲,藥王孫思邈等都有大量的論述。胃是身體中惟一儲存食物的器官,沒有胃的儲存消化、蠕動的功能,就沒有生命,因此要身體健康,必須養胃有方。
養生之道
養胃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愛護它,體貼它,不勉強它。不能過度饑餓,也不能脹得飽滿;少吃煎炸油膩,少吃冷飲冰食,少喝酒,也不吃太燙太鹹的東西……
保護好胃首先要吃好早餐
經過一夜的睡眠,人體內儲存的葡萄糖已被消耗殆盡,這時急需補充能量與營養,早上不進食,就不能彌補夜間喪失的水分和營養素,使血黏度增加,不利於一夜間產生的廢物排出,從而增加患結石以及中風、心肌梗死的危險。從中醫角度看,要想護好胃,應該注意:餐要吃熱,吃“熱食”才能保護“胃氣”;早餐搭配要合理,即早餐要富含水分和營養。
胃病要注意忌嘴
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黏的食物,更忌暴飲暴食,戒煙禁酒。另外,服藥時應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飯後服用,以防刺激胃黏膜而導致病情惡化。
衣被要保暖
要隨氣候的變化適時增減衣服,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子,以防腹部著涼而導致胃病發作。
要注意對胃氣痛的防治
胃氣痛可解釋為“胃受氣就痛”。不言而喻,消氣尋樂是養好胃的一寶;過度緊張和無規律生活也是誘發胃病的禍根,適度減小精神壓力、養成良好生活規律是養胃的好辦法。
飲食五宜
宜晨起早食(護胃、防寒、提高血糖);宜少量多餐(4~5餐/日);宜細嚼慢咽;宜食溫熱;宜營養全麵(五穀雜糧品種多、葷素搭配莫忌口,以保證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和六大營養要素);睡前喝一杯酸奶,養胃又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