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延緩衰老,保健養生2(3 / 3)

飲食五忌

忌粗硬大塊或粗纖維食物;忌嗜好炸煎烤醃漬食物;忌過分甜鹹寒辣食品;忌濃茶濃咖啡和過量煙酒;忌確認吃了會引起胃部不適的食物。

加強胃黏膜保護

簡便有效的方法是喝牛奶,在胃黏膜表麵形成蛋白膜保護層來避免胃黏膜暴露受到某些化學致病物質(如胃酸、胃蛋白酶、膽汁、胰液)和致癌物質(如亞硝酸鹽、幽門螺杆菌分泌的毒素等)的刺激;副食品方麵要注意多吃些容易消化的蛋白質(如雞蛋、嫩肉)以利於結合、消耗掉胃內多餘的胃酸和胃蛋白酶而避免自我消化,同時也為基本營養和黏膜修複提供保障。

心理平衡

據心理衛生學研究證明,心態與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的發生與發展密切相關。所以胃病患者要保持心態平衡,精神愉快,情緒穩定;盡量避免緊張、惱怒、焦慮、憂鬱等情緒的影響,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

養生典範

說養胃,就離不開健康飲食。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文學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思想家、古文字學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動家郭沫若就是一個擅長飲食養生的人。

郭沫若對待飲食不講究大滋大補,一生堅持日常飲食多樣化。他的主食以大米為主,兼吃粗雜糧,具體體現在他的食譜時常變換,如麵條、餛飩、水餃、炒麵、發糕、燒餅、豆包、麥粥等。他尤其喜歡在發糕裏摻和一定數量的玉米麵,夏令時則食用綠豆稀飯。營養學家認為,每種糧食的營養成分不完全相同。如能把幾種糧食摻和著吃,可營養互補,有益健康。

對於副食,郭老竭力主張菜肴要少而精。所謂精,不是指山珍海味,而是指搭配得當、五味調和的家庭小菜。他還以素食為主,不吃油膩太重的葷菜,適合他的菜肴是清炒油菜、海米炒芹菜、清蒸魚、醋椒魚等。他還喜歡采摘一些野菜和植物的莖、葉、花來做膳食。比如,摘些枸杞嫩葉加水煮,拌以蒜苗食之,用木槿花煮湯飲用(解熱消暑)。還常將二月蘭和紅薯秧當作別具風味的小菜食用……他認為,野菜清香味濃,能調劑口味。郭老留學日本是先學醫,後棄醫從文,他深諳醫食互補的醫道。事實上醫學研究證明,飲食無度,尤其長期大量食葷,容易造成營養過剩而誘發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現代“文明病”。而野菜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少受汙染,而且醫食同源,既可當菜食,又能療疾保健。郭老的少葷多素,兼食野菜的飲食習慣堅持終生,其長壽乃必然也!

此外,郭老在選擇飲料方麵,也很注重科學性。他喜歡飲用麵食的原湯,如麵湯、餃子湯等,落實了“原湯化原食”的食療醫道。他還喜歡飲用酸牛奶,每次一小杯,在飲龍井茶時注意不過濃,過年時也飲用一些葡萄酒。

說起郭老多素少葷的食習,在其政務活動中也頗有體現。廈門市東南的南普陀寺內有一家素菜館,名曰“無我素菜部”,海內外非常聞名。在這家素菜館的宴席部中廳就懸掛著當年郭老親手為該館題寫的詩句:“我自舟山來,普陀又普陀。天然林壑好,深憾題名多。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窩。三杯通大道,五誌意如何?”在這個素菜館,不僅有郭老到南方視察時的墨跡,還有他為該館起菜名的小故事呢。

20世紀60年代初,郭老攜夫人於立群來此進餐,席間上了一道素菜:一半是用麵筋塊堆成奶白的半月形,另一半深黑的半月形是用香菇組成的,當歸調味做湯,冬筍燜熟配料,造型成圓狀,盛在大碗中,像半輪月影沉於江底,郭老望菜生情,遂說出:“半月沉江”四字,眾人齊聲稱妙。此後,“半月沉江”便上了這家菜館的菜單。

郭老的飲食之道,是合乎營養原理的,他的日常膳食、飲品多樣化,有助於充分攝取多種營養素,以滿足生長發育和健康長壽之需。《黃帝內經》雲“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食之以補益精氣。”我國醫學、營養學家均認為以五穀雜糧和蔬菜為食,可使人的血液保持正常的偏堿性,避免患“富貴病”。郭老的飲食之道合乎養生之術,故而有助於他度過了86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