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保養精氣,益壽延年1(3 / 3)

二五勞所傷

原文

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素問·宣明五氣篇》

譯文

長時間視物會傷血,長時間臥床會傷氣,長時間坐著會傷肉,長時間站立會傷骨,長時間行走會傷筋,這些就是五種勞累使身體受到的傷害。

闡釋

前麵我們已經說過養生要“勞逸結合,不妄勞作”,這裏《內經》又具體指出了“五勞所傷,養生大妨”,即:

“久視傷血”:眼受血而能視,五髒之精上注於目,乃能照明萬物。過度使用目力,輕則兩目疲勞,重則導致疾病。

“久臥傷氣”:對於久行、久立、久坐的人來說,能躺一躺真是一種享受,躺可使外在肢體筋肉官竅之氣以及內在髒腑之氣恢複充盛。但長時間沒事躺著,也會患病。

“久坐傷肉”:中醫認為,脾主肌肉、四肢。久坐則脾氣不健,胃納欠佳,水穀精微難以運化轉輸,從而氣血生化不足,導致人體皮肉失去滋養,使肌肉鬆弛,四肢倦怠,機體軟弱無力。久坐不動,氣機運行、血液流通受阻,易患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冠心病、腰肌勞損、痔瘡等疾病。

“久立傷骨”:久立不走,下肢靜脈血液回流不暢,便會引起腰痛、腿軟、足麻。長久站立,容易發生下肢靜脈曲張或導致某些骨骼關節發育畸形或活動障礙。

“久行傷筋”:中醫認為,肝藏血,開竅於目,主筋。肝血不足會引起眼睛、筋骨功能活動的衰退;反之,眼睛、筋腱的過度使用,又會導致肝血虧損。所以長時間行走,會損傷人體之筋。

養生之道

三國名醫華佗在《中藏經·勞傷論》中說:“五勞者,五髒之勞也。皆因不量才力,勉強運為,憂思過度,嗜飲無節,或病失調理,將積久成勞。其病,頭旋腿運,身疼腳弱,心怯氣短,自汗盜汗,或發寒熱,或五心常熱,或往來潮熱,或骨蒸作熱,夜多惡夢,晝少精神,耳內蟬鳴,口苦無味,飲食減少,此皆勞傷之證。”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認為:“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就是說人體應該勤活動,但不能過度勞累。以上“五久”,是日常生活中容易使人“大疲”的幾個方麵。消除這些疲勞的辦法是除了休息(久臥例外)之外,更積極的辦法是以“小勞”戰勝“大疲”。

那麼,應如何應對“五勞所傷”呢?

對久視的人來說,都應堅持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可興奮眼肌,增加眼球的彈性,促使局部血液和房水的循環,增加眼球的滋潤,防止視力衰減。另外,工作之餘,適當地看些書報、影視以及自然景色,或適當地臥床休息,也可以調解自己的精神情誌,使心情愉快,食欲增加,有利於血液的化生,亦可以緩解消除頭腦、肢體以及內髒的疲勞。

久臥、久坐,宜以活動全身的運動為佳。做操、打拳、跑步、踢腿、踮腳等,都很合適。對於久坐工作的人來說,以上運動有利於肢體筋腱的柔韌和強健,使全身各處骨骼關節受力適宜,而且持之以恒,可形成健美的體態。

對於久行、久立引起的疲勞,最好的方法是自我按摩。另外,適當的靜坐休息,也可使肢體得到休息,皮肉也逐漸豐滿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