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修身養性,長命百歲2(2 / 3)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曾邀請他前往講學。實際授課時間加起來隻有8個小時,開價16萬美金,交通、住宿、餐飲費另行提供,可偕夫人同往。錢鍾書不假思索地回絕了。

夫妻情深

半個世紀以來,錢鍾書楊絳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即使不得已分開,也總是鴻雁頻傳。這種夫妻之情為他們的健康長壽打下了牢固的心理基礎。據楊絳回憶,錢鍾書寫《圍城》時,她曾自願包攬了劈柴、生火、燒飯、洗衣等家務。兩年裏他“錙銖積累”地寫,楊“錙銖積累”地讀,讀完後夫婦“相視大笑”。

“文革”中,錢氏夫婦曾被流放到窮鄉僻壤。兩位老人過著集中營式男女宿舍的日子,但他們仍像年輕人那樣悄悄地雪地探親,隔溪幽會,偶爾聚攏在一起,便美如新婚燕爾。改革開放後,錢鍾書夫婦閉門避囂,專心治學。他們謝絕了眾多國內外邀請,過著“很愜意的日子”。

童心童趣

錢鍾書之所以長壽,還在於他的“癡氣”,在於他有一顆不老的童心。

楊絳回憶說,錢鍾書曾一度喜歡玩一種遊戲,叫“石屋裏的和尚”:一個人盤腿坐在帳子裏,放下帳門,披著一條被單,自言自語。這似乎沒什麼好玩,但錢鍾書卻能自得其樂,“玩”得很開心。

錢鍾書喜歡臨睡時在女兒的被窩裏埋“地雷”:把各種玩具、鏡子、刷子,甚至硯台或大把的毛筆一股腦兒埋進去,女兒驚叫,他大樂。這種遊戲錢鍾書百玩不厭。錢鍾書不愛看偵探小說,愛看兒童動畫片,愛看電視劇《西遊記》。

四七情調和

原文

人有五髒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譯文

人有肝、心、脾、肺、腎五髒,五髒之氣化生五誌,產生了喜、怒、悲、憂、恐五種不同的情誌活動。

闡釋

“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誌變化。《內經》認為,在正常的情況下,七情的變化屬於人體對客觀事物不同心理活動的反映,是有節製的,不致病,如果遭受突然、強烈、長期持久的情誌刺激,就會影響到人的生理,使氣血功能紊亂,導致疾病的發生。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說:“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靈樞·口問》中也說:“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暑,陰陽喜怒,飲食居處,大驚卒恐。”指出了情誌的變化容易造成人體的發病。

人的情誌活動的產生與五髒密切相關,是以五髒精氣作為物質基礎的,就是說多種精神刺激通過有關內髒,才能表現出情誌的變化。如《內經》陰陽應象大論中有“人有五髒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心“在誌為喜”,肝“在誌為怒”,脾“在誌為思”,肺“在誌為憂”,腎“在誌為恐”之說。七情等心理因素致病,主要是引起氣機升降失常影響內髒的。如“憂恐忿怒傷氣,氣傷髒,乃病髒”。《內經·舉痛論》中則詳細闡述了氣機失調的各種表現,如“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憂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七情可以引起髒腑功能失調,反過來,髒腑功能失調、氣血偏亢偏衰時,常表現出異常的情誌變化。如《靈樞·本神》中有:“肝氣虛則恐,實則怒”、“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素問·調經論》中也有:“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

養生之道

“調情誌”是中醫養生理論的重要內容,是養生學不可或缺的,對強健身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漢代名醫張仲景在《金匱要略方論》中說道“千般難,不越三條”,即六淫、七情、飲食勞傷。可見,在古代人們就已經認識到了七情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事實上,每個人都會對各種事物表達出自己不同的情感,這是正常的情緒反應。正如《內經》所說:“有喜有怒,有憂有喪,有澤有燥,此象之常也。”

但任何事物都有雙重性,一旦情緒過激,比如突然、強烈、持久的情誌剌激,超出了人體的承受範圍,就會對相應的髒器造成影響,而產生相應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