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你遭遇網購陷阱(1 / 2)

當你遭遇網購陷阱

科學視點

作者:淵琳

提要:如今網購盛行,大家在體驗網購的便捷、實惠的同時,卻也時不時遭遇網購陷阱,例如網店出售的“山寨貨”、釣魚網站、虛假打折、快遞詐騙等,我們要如何應對呢

“今天你網購了嗎?”,品味著身邊問候語的演化,感歎著現今網絡時代的發展,互聯網正迅速將觸角伸向現實生活中的諸多領域。作為直接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網絡購物也呈燎原之勢迅速成長著。除了白領階層和一些時尚的年輕人,甚至一些喜歡新穎事物的中老年人也涉足到這一“淘寶”行列。新鮮又時髦的網購前途可謂一片光明,具不完全統計,現今的網民中已經有 3%的人嚐試過網絡購物,而這個數字正在以大約每年200%的速度飛快增長,但是在它諸多優點的背後,也存在著陷阱和隱患。

“國外代購”的山寨貨

明明號稱“國外代購”、“絕對正品”,收到的卻是山寨貨,不少網購族都曾遇到這樣的煩心事。

2013年4月3日,網民王小姐在淘寶網店以788元選購了一款所謂的施華洛世奇水晶頸鏈套裝。實物讓人大失所望,包裝粗糙、無產品合格證書,而且產品光澤、手感均欠佳。王小姐在與商家溝通未果後,選擇了向公安局報案。

為進一步鎖定證據,公安局請來商標權利人對上述商品進行鑒定,結論是王小姐網購的水晶製品確係假冒偽劣產品。據查,該淘寶商戶通過購進廉價水晶製品和偽造的印有“SWAROVSKI”(施華洛世奇)圖文及字樣包裝盒,經過重新包裝後以正品名義在網上進行銷售,其成本價隻有三四十元,經過網絡銷售後卻至少獲利10至20倍。

應對策略:遇上這樣的情況,消費者除了可以給差評、向消協投訴外,也可以報警。

網購產品與實際有差別

價格不菲,包裝精美,純外文標簽的化妝品,有些在被寄來時甚至還貼著代購標簽或某商場的購物小票,消費者怎麼也想不明白,這樣的化妝品也不是正品嗎?網購充斥著大量的“水貨”,很多化妝品網店都標有“直購”、“代購”的字樣,產品價格也要上百元,自稱價格比專賣店便宜,但很多都是“偽洋貨”。好比一支普通的護手霜,廠家換個印些法文、意大利文的包裝,到網上就成了外國的“暢銷產品”,並且產品的身價要翻幾倍甚至幾十倍,眾多洋品牌化妝品,隻不過是在包裝上貼上了帶有外文的標簽製造假象而已。

近日,徐小姐在網上購買了一款國外品牌化妝品,外形看起來跟以前買的一樣,於是沒有仔細鑒別,就確認收貨付款了。哪知道沒用幾天,徐小姐發現購買的化妝品,膏體和氣味都不對,這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買到的是假貨,但此時又已經過了維權期,她很鬱悶。

應對策略:遇到這類情況,可以在所買商品的網站幫助中心留言,留言中請提供相關會員名、訂單編號、事由等信息,並且需要提供有效憑證。留言成功後,網站的客服會在48小時內幫助核實確認具體情況。消費者購物前對商品的基本屬性要有基本的了解,對有疑問的商品最好不要買。

網購遇上“釣魚網站”

2013年7月22日,吳小姐在某購物網站花了52元,購買了一款玩具。交易後不久,吳小姐接到了一個未顯示號碼的來電。來電自稱是網站的客服人員,並提供了吳小姐的購物信息。吳小姐說,看到對方掌握了這麼詳盡的資料,她當時也放鬆了警惕,相信對方就是網站客服人員。對方隨後發來一個網址鏈接,點擊進去是一個扣款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