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幸福的煩惱(3 / 3)

第四,培養運動的習慣。多運動,像走路或爬山,遠離商品促銷的環境。少看精美的購物雜誌或電商購物促銷。“圖片是天使、實物是魔鬼”的在網購中比比皆是,網絡上給出的平麵信息,比如“折扣”“尾單”“秒殺”“獨家”這類字眼,看起來異常火爆,仿佛不買就虧大了。店主們個個舌吐蓮花,態度可親。但許多就像是原著改編的電視劇,還是劣質的那種。

第五,找一個成熟、克製力強的至親好友當“拉拉隊”。告訴他你碰到的困境,當耐不住購物衝動時打電話給他,請他拉你一把。

第六,接受專業的心理谘詢和心理治療。如果你上網購物的欲望不能克製,並不顧自己的經濟能力,甚至采取借貸的方式上網購物,發展到無法自控,並給生活帶來煩惱,說明你已有重度癮症,建議你及早接受專業的心理谘詢和心理治療。如果還伴有嚴重抑鬱症的話,可以用一些抗抑鬱藥物,可適當緩解購物衝動。但是,仍然要配合認知行為治療,才能真正有助各方麵症狀改善。

鏈接

網購綜合症,你有嗎?

很多人都熱衷於網上購物,因為它便捷、快速、選擇範圍廣。當然,不知不覺中,網上購物已經讓你漸漸上癮。一位十足的“網購狂”經過對自己冷靜的“剖析”後,羅列了一係列網購的心理和行為。對照一下,看看你們都有嗎?

1、習慣了網購到便宜的東西,在商場看到什麼都覺得貴,看到喜歡的衣服或鞋子總想上網去買,慢慢就變成了“抄號一族”

2、在一家網店本來想買一件東西,總覺得一件郵費不劃算,看看還有什麼需要的一起買,於是結果多買了好幾件,大大超出了預算

3、用網銀付款比掏錢爽快,但一看賬單就不爽了

4、總被限時折扣和團購搞得六神無主,有種過了這村就沒這店的感覺,結果買了一些毫無意義的東西,浪費了錢財

5、往往看到一件衣服或鞋子,隻是覺得好看、喜歡就買了,結果發現沒有其他的衣服和鞋子配它,於是又買了和它相關的N件商品

6、東西拍下後會嚴密跟蹤快件進程,恨不得馬上拿到手裏

7、拆快件是一件多麼令人心曠神怡的事情啊

8、總被一些跳出來的廣告框或其他買家的分享吸引,一些暢銷的單品就這麼收入囊中了,其實有的也不太適合自己

9、店鋪裏滿**包郵,就非得湊夠那個包郵的數才覺得合適

10、看到喜歡的商品不立馬拿下,心裏就會不踏實,總覺得會被別人搶走似的

11、網銀裏麵沒錢了,就琢磨著能不能貨到付款

12、網購多了,總會觀察路人哪件衣服是網購來的

雖說在網上能淘到不少便宜的好貨,但是買多了也並沒有起到節約的目的。一句話,衝動真是魔鬼!

延伸閱讀

網購促銷:天上掉下的“大餡餅”

調查發現,一些網民在某一個購物網站、某一個商品品牌上花了很多錢財、時間和精力,成為“網購狂人”“刹不住車”的原因——可能他在某一個購物網站、某一個商品品牌上的優惠券還沒有用完,因此隻要這個網站、這個品牌推出新的優惠活動,他就會不假思索地參加。

麵對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網購狂歡節”,網民一定不要被熱情洋溢的網絡頁麵衝昏了頭腦。買東西是為了使用,消費者在購物前應冷靜計算購物成本,想想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件商品,或者不妨給自己定一個每周、每月的網購預算。

另外,網購有可能成為隱形的陷阱。這種陷阱,既指可能遭遇到假冒偽劣商品,也指盲目消費、非理性購物的衝動,為此,網民網購更需要理性。商家善於把握消費者的心理,‘煽動’買家的購物欲望。心理學家表示,網民需要學習掌握“購物心理學”,讓自己的消費回歸理性,避免“衝動消費”。

賣家永遠比買家精明,比如網站“1元秒殺”“充100送100”這樣的事,幾乎和“天上掉餡餅”式的奇跡無異,出現的概率極小,可能隻有千分之一,作為商家,肯定會在宣傳上誇大“奇跡發生”的概率,如果網民不冷靜思考就盲目相信,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就隻能充當“千分之一”的分母了。(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