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理醫師發現,網購成癮其實和購物癖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都有強迫傾向。容易出現網購成癮的人多是青年女性、青少年。好發因素是內心空虛、對環境不適應、有交往障礙等。他們享受的往往是網購時精神的亢奮和愉悅,但一旦過了這個勁頭,發現買了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而且信用卡也刷爆了,又會有強烈的失落感。
為何網絡購物對女性來說有著更大的吸引力?心理專家分析:首先,因為從眾心理的驅使。從眾心理容易導致盲目浪費,尤其是女性,更容易受到周圍人群的感染和影響而放大購物欲,偏離了正常的消費目的。其次,出於貪便宜的心態。每次網購都想拚運費,看似省,實則虧。拚運費這一舍本逐末的行為成了網購中最常見的浪費原因。有人花半天與店主磨洋工,隻為減免5至10元的運費。購買行為要本著實用、適度的原則,如果為便宜而買,就容易產生盲目消費和過度消費。再次,緣於女性緩解壓力的需要。現代女性承受著多重壓力:工作壓力、夫妻關係、人際衝突、生育和職業的矛盾……每個人會尋找不同的渠道為自己解壓,購買行為會促進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產生愉快感。所以,一些白領女性的網購行為其實是為了享受購物過程,而非實際需要。另一個直接的原因則是網購時不見錢去,隻見東西來,有一種莫名的興奮和宣泄情緒在裏麵。其實網上購物的背後是一種心理需要。最後,為了填補內心的空虛。不少女性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逛電商網,小到襪子,大到電腦,一律網購。她們幾乎離不開電商,常會買些不需要的東西,買完又充滿罪惡感,但不影響下一次的購買行為。這種近似強迫的網購行為源於內心的空虛感和無價值感。快節奏的生活,讓不少都市女性的生活變得單調、乏味,網購過程帶來的滿足感令她們難以自拔。
網絡購物相對來說是一種單線條的個人行為。如果網友一旦沉迷於網絡購物,喜歡宅在家中,必然會影響與他人的溝通交流。長期足不出戶,遠離公共空間,會讓人喪失參與公共生活的熱情。”
女性白領如果有網購強迫症,在上班時也想著網購,肯定會分散注意力,影響工作效率。同時,頻繁的網購容易帶來個人經濟負擔,影響生活質量,甚至有人會抱怨工資太低,進而影響工作態度。
理性戒除“網購癮”
如果你麵臨沉迷網購隨之而來的“月光”問題,那麼你需要轉移注意力,培養自己多方麵的興趣。可以參加一些與自身職業相關的培訓,謀求工作收入的增長。
心理專家給出的建議是:“‘網購成癮’是一種強迫症。最根本的還是要找出網購成癮主觀方麵的原因,如果是因為缺愛、缺安全感,那就要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多與人交往,避免精神空虛。最簡單的就是少上網,遠離電腦。”
如果家裏有人發生類似情況的話,更需多一分理解。購物狂通常是因為生活中缺乏自信,自我認同不足的錯覺式自戀的情感補償,多陪她們聊聊天,給予一些生活中的肯定和支持,能夠使她們得到身心的滿足。如果家長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今後成為購物狂,那就要從現在開始做起,不要一味用物質來獎勵孩子,避免讓孩子把物質當成快樂的主要來源,養成不良的價值觀及行為。
想戒除“網購成癮”,首先要應依靠理性的消費觀。如果成癮者能夠自我反省,並采取自我克製的措施,減少上網購物時間,則隻是有輕度的癮症。一般輕度的癮症可以想辦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培養其他的興趣愛好,去現實生活中尋找樂趣,如和朋友多聚會,多讀書,多聽音樂等,不要讓網購成為填補空虛生活、舒緩工作壓力的唯一渠道。
其次,要讓自己的消費有計劃性和目的性,可以在購物前先列個表。針對購物狂常用的方法是認知行為治療,就是讓行為者認清:衝動想買的念頭,會導致購物造成後續欠債的問題;讓行為者一再從練習中熟悉過度消費和負債的因果關係;學會購物前先列表,把想買的商品分成3類:我想要但不需要的、可能需要的以及我真的需要的,隻買所列的東西。
比如你可以在每月初訂下消費計劃,然後按照這個計劃按需購買;同時,你還可以每在網上購一次物,就到銀行去彙一次現金,以此來“折騰”自己,然後把彙款單放在電腦旁最醒目的位置來提醒自己理性消費;每天寫購物日記,就可以知道今天花了多少錢,有沒有買了重複或不需要的東西。
第三,不刷卡少用網銀。減少或幹脆停止使用信用卡,盡量少用網銀,逐漸讓自己改用現金購物,即使去商場消費也要盡量多使用現金,並養成消費記賬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