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魔之穴
品·文苑
作者:王蜀寧
每年的8月6日,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會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在日本的廣島舉行和平大會,紀念二戰結束前在那裏遭受原子彈攻擊的死難者。廣島和平公園裏那座殘留的建築以及象征和平的拱形紀念碑,就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永遠地訴說著當年那可怕的一瞬間。描寫廣島遭受核打擊實際情形的文章和書籍簡直汗牛充棟,而且大都能喚起人們內心深深的同情和恐懼。然而,許多善良的人們也許並不知道,當原子彈在廣島上空爆炸時,就在這座城市靠海一側的不知名的,甚至在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島嶼上,日軍修建的一座大型化學毒劑工廠已經秘密地生產了16年。那裏就是臭名昭著的“毒魔之穴”——忠海化學毒劑製造所。它給中國和亞洲人民所帶來的深重災難,罄竹難書。
為何曾是“毒魔之穴”
大久野島靠近廣島縣竹原市忠海町,從陸地乘船僅20分鍾就可抵達。這座周長隻有約4千米的小島,如今是著名的“國民度假村”。島上一棟棟別墅半掩於青翠之中,時而有鳥獸出沒,更有數百隻呆萌可愛的野兔流連於青草之間。那裏每年吸引著10餘萬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休憩、娛樂。然而在二戰期間,那裏卻是一座戒備森嚴、與世隔絕的孤島。附近的漁民隱約知道這座被陰森恐怖氣氛所籠罩的小島可能同一些可怕的武器有關,但漁民們在當時的政府和軍方的強壓之下都守口如瓶,唯恐惹火燒身。甚至在上世紀30-40年代的日本地圖上,這座島嶼根本不存在。不僅島嶼不存在,而且設在大久野島上的這個毒劑工廠的名稱居然和毒劑生產一點都不沾邊——“陸軍兵工廠火藥工廠忠海兵器製造所”。在日本陸軍的文件中,關於這個製造所的生產任務一欄內,填寫的居然是“炸藥”。看來,當時的日本軍國主義勢力很清楚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完全見不得光的勾當。
1927年,根據當時陸軍省的命令,日軍將在大久野島上建立生產化學毒劑工廠。8月,大久野島上的全部土地已經征為軍用。現保存在竹原書院圖書館,由時任町長望月忠吉起草的54、55、57號議案中記載了詳細情況。之所以將毒氣工廠選址在那裏,主要是這座島嶼麵積並不大,僅0.7平方千米,且孤懸海外又距岸不遠,不但便於布控和監視,生產廢料還可以直接排入大海,因此該島嶼是此類高度機密工業基地的理想選址。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該島嶼靠近廣島,易於獲得大量勞動力。事實上,當地老百姓得知軍隊要在島上大興土木,還著實高興過一陣,以為可以為蕭條的當地經濟注入一劑強心針,增加就業機會,町長望月忠吉甚至還不惜“血本”攀上了陸軍大臣白川義則的“關係”。然而僅僅幾年後,他們就開始意識到自己是多麼愚蠢和可悲。隨著毒劑工廠汙染物質的排放和毒氣泄漏,當地百姓在疾病和汙染中苦苦掙紮。由此可見,廣島早在遭受原子彈攻擊之前就已經曆了一輪化學毒劑的蹂躪。
發展為何如此迅速
從軍隊征地到生產出第一批化學毒劑,前後僅僅用了22個月的時間,足見日軍在侵華戰爭中對化學武器的狂熱需求。在村上初一所著的《毒氣島的曆史》中有這樣的記載:“從1927年7月開始……將島的東西海岸線填平,依靠護岸工事形成了數公頃的工廠用地,在東南部建了事務所,棧橋也竣了工。在東北部設立了功率400千瓦的重油火力發電所,供應工場的電力。向西穿過島上鑿開的幹線通路,工廠地帶就變寬了。”字裏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日軍在建造工廠時的急切心情和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如此大量的工作,日軍僅僅用了一年時間。1927年,炮兵少佐大島駿成為了“毒魔之穴”的第一任“管家”。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遠赴法國裏昂,購買了日產100千克芥子氣的實驗工廠設備以及日產3噸芥子氣的工廠施工圖紙。1929年5月19日,被稱為“毒氣之王”的第一批100千克芥子氣被裝進了航空炸彈中。芥子氣當時被日軍稱為“黃一號”,而路易氏氣被稱為“黃二號”,氫氰酸被稱為“茶一號”,二苯氰胂則被稱為“紅一號”。
其實,日本的化學武器生產起步較晚,之所以發展迅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歐洲列強使用化學武器所產生的恐怖景象讓日本的將軍們大開眼界。這些狂熱的軍國主義小醜們意識到,原來戰爭遊戲還可以這樣去玩。1929年,日本在遭受世界經濟危機波及的情況下,仍不惜裁減掉4個陸軍師,轉而重點發展化學武器。
自1931年起,“黃一號”生產車間的芥子氣日產量達到3噸。隨著各種毒劑的製式化,在毒氣工廠中也相應地設立生產車間來進行大批量的生產,如路易氏氣、氫氰酸以及二苯氰胂等。各種毒劑生產、裝填和儲運車間很快擴張到全島。為了便於原料和成品的運輸,大久野島的兩麵都建設了碼頭,通過棧橋通向海中。由於島上電廠發電能力有限,後來幹脆耗費巨資從陸地拉了兩條海底電纜。島上四通八達的公路將所有車間、倉庫、碼頭以及管理機構連成一個完備的體係。根據美軍太平洋參謀部檔案記載,毒氣生產全盛時,這個島上擁有各類車間87個,用來儲存毒劑的山洞多達40座,原先那個僅有7戶漁民的無名小島,在短短數年間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毒魔之穴”。在發動全麵侵華戰爭前夕,這座瘋狂擴張的殺人工廠已生產儲備毒劑約1000噸,並已大部分裝填為彈藥,完成了投入實戰使用的各項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