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點擊
覽·科學
韋伯太空望遠鏡將如期升空
作為美國宇航局史上最複雜的項目之一,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的研發進度一直受到眾多科學家的關注。近日,美國宇航局披露,韋伯太空望遠鏡將在2018年10月發射,正式接替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工作。
按照計劃,升空後的韋伯望遠鏡將在距離地球大約150萬千米的軌道上運行,對宇宙展開觀測,幫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宇宙的結構,並尋找太陽係附近的宜居行星。專家表示,耗資88億美元打造的韋伯望遠鏡,其觀測能力和靈敏度都非常驚人,如果一切順利,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軌道觀測平台。
我們都不算完全的人類
看到這個標題的朋友千萬不要吃驚,至少從人體細胞中所包含的遺傳物質上來看,的確如此:我們體內存在著145個“外來基因”,它們來自於細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生命之樹的劃分並不嚴格,它更像是錯綜複雜的亞馬孫叢林——各個枝丫交織重疊在一起。”
其實,在細菌等簡單真核細胞中,基因水平轉移是十分常見的,這能讓生物個體之間快速共享基因,從而對抗菌素產生抵抗反應。而這項研究,則為其他物種基因在人類進化過程中,成為人體細胞的一部分提供了最令人信服的證據。
糞便中的貴金屬
也許你有所不知,金屬無處不在——在護發產品、洗滌劑,甚至是你穿的防臭納米襪子中,都有它們的身影。但一向被人們視為汙穢物,極少會去關注研究的人類糞便中,竟然含有價值數億美元的貴重金屬!
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在人類糞便中發現了鉑、銀和黃金等金屬物質,不過黃金儲量極為稀少。他們表示,100萬美國人的排泄物中,可能含有價值1300萬美元的金屬,如果能找到合適的方法提煉出其中的貴金屬,將有效降地低人類對采礦的需求,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但具體的提取方法,科學家仍然在探索實驗之中。
我國研製出世界首台可變形液態金屬機器
在迄今人們所研發的各種柔性材質中,自主型液態金屬所表現出的變形能力、運轉速度與壽命水平等均首屈一指,這為其平添了諸多重要用途。就在近日,中國科學家製造出了世界首台液態金屬機器。
該研究團隊首次發現了一種異常獨特的現象和機製,即液態金屬可在吞食少量物質後,以可變形機器的形態實現長時間高速運動,以及無需外部電力供給的自主運動,這為研製實用化智能馬達、血管機器人、流體泵送係統乃至更為複雜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許多外國科學家表示:“液態金屬機器人幾乎已在眼前,並且它們由中國製造。”
孤兒行星數量驚人
孤兒行星一直倍受天文學家關注,它們都是一些不受任何恒星束縛、在太空中漫遊的“孤魂野鬼”,也代表著宇宙中未能形成恒星的神秘天體。由於它們不環繞恒星旋轉、反射光線非常少,因此在過去15年裏,人們隻發現了50顆孤兒行星。
但天文學家卻在最近發現,這些流浪行星除了能獨立形成或是從一個行星係統中噴射出來外,還可以從由灰塵和氣體構成的球狀星雲中產生。而在宇宙中,球狀星雲的數量非常多,且一個球狀星雲也可能存在大量行星。因此,孤兒行星的數量可能將會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
我的後現代滑板
如果你覺得輪滑鞋不夠新穎、滑板又有太多限製的話,那不妨試試一種新的氫化物滑動工具——後現代滑板。這是一種滑板和溜冰鞋相結合的產物,使用者借它可進行一些簡單的旋轉動作。
後現代滑板有兩個直徑約25厘米的輪子,兩個輪子由一根金屬杆連接。使用者隻要把雙腳伸到輪子中,就能保持身體平衡。此外,這種滑板還可以分拆,或是變成兩個獨立的滑板鞋,或是變成一個完整的長滑板,滿足了新手和專業人士不同的使用需求。據悉,後現代滑板可在各種路麵或草地上滑動,且每副售價隻需600元人民幣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