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蒼蠅成為盤中餐(1 / 1)

讓蒼蠅成為盤中餐

覽·科學

作者:顏士州

該吃什麼?

哈佛大學的社會科學家愛德華·威爾遜(Edward Wilson)認為,如果每個地球人都能享受發達國家普通人的飲食標準,那麼地球的最大承受力隻有20億人;而如果按照每天維持最低生活必需的食物標準計算,地球可以承載100億人——但必須把所有的穀物都用來喂養人類而不是牲口,且相當一部分人得成為素食主義者。

此外,全球變暖的趨勢也很難逆轉。據專家預測,在21世紀中期,大洋海麵將上升30~100厘米,而地球上的耕地麵積則會越來越少。我們該如何解決人類未來的食物來源問題,除了糧食外,人類到底還能吃什麼?

這也能吃?

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人類對食品的要求越來越高,未來的食物必須具備這樣幾個要求:首先,它的營養價值要高,以如今我們所食用的肉類食品為例,每100克中僅含微量元素鐵幾毫克,而未來食品則必須含有更高數量的微量元素。其次,它的生產成本不能太高,物美價廉,能被廣大消費者接受。最後,它的產量必須充足,且生產周期不宜過長。

顯然,普通的糧食作物已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而目前世界各國的專家都將目光轉向了昆蟲。在蜜蜂、螞蟻、蝗蟲、蟋蟀、蒼蠅等可食用昆蟲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蒼蠅了。

蒼蠅,這個在垃圾堆裏徘徊,在排泄物和嘔吐物間覓食的家夥,攜帶著數以萬計的細菌和病毒,它曾給人類帶來過巨大的麻煩。人們曾試圖通過各種方法捕殺蒼蠅,消滅這種令人深惡痛絕的昆蟲,但蒼蠅強大的繁殖能力(一對蒼蠅一年可繁殖10~12代,約可產卵1.2億個)和環境適應力,以及完美的病毒抗性,使得它的種族至今依然繁盛。

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在這場曠日持久、耗費驚人的“人蠅之戰”中,絲毫未能占得上風。但蒼蠅卻憑借其自身的種種特性,贏得了越來越多的生物學家、醫務工作者,以及為人類尋找全新糧食代用品的科學家的青睞。

真的能吃!

蒼蠅除了具有繁殖速度快、種群密度大、抗病能力強等優點外,其蛋白質含量也遠遠高於穀物類作物,營養成分極為豐富。僅憑這一點,它就足以躋身於人類未來糧食的最佳選擇之列。

據專家測定,在蠅蛆幹粉中,23%是粗脂肪,61.2%是粗蛋白質,此外還有豐富的鈣、鎂、磷等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當然,飼養蒼蠅的成本也非常低,腐敗的動植物體和動物糞便就是它們的食物,1千克的豬糞可飼養18000條蠅蛆。

早在幾年前,美國就有人開始興辦蒼蠅養殖場,他們直接從蠅蛆體內提取純蛋白和脂肪,製成高級食品。而不少學者也在致力於將蠅蛆製成濃縮蛋白,並去掉蛆體所特有的怪味,用於食品加工。不難想象,在不久的將來,市場上會出現許多以蠅蛆為原料的美味食品。而在我國某些地區,有一種傳統的兒童食品——八珍糕,就是將用動物肉培育的蠅蛆反複漂洗幹淨,拌以糯米粉和白糖,經高溫加工而製成的。由此可見,以蒼蠅為食,並非真的那麼難以接受。

此外,科學家還發現,蒼蠅極強的抗病能力來源於其體內免疫係統製造的兩種抗菌球蛋白——BF64和BD2,它們的殺菌能力比青黴素強千百倍。現在,人們正試圖從蠅體內分離出這兩種抗菌球蛋白,並將它們用於人類抗菌。而東京大學的一位教授,已從大麻蠅體內提取出了一種名為“外源性凝集素”的物質,並將它試用於哺乳動物。目前,這種物質已經可以讓某些哺乳動物體內的惡性腫瘤細胞萎縮。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項成果就能應用於臨床治療,為人類攻克癌症難題了。

蒼蠅,這個曾經讓人極其厭惡的昆蟲,正伴隨著糧食危機的加劇,逐漸改變著人們對它固有的看法。除了可能成為未來的糧食資源外,它也將在生產新型高效抗菌素和高效治癌新藥等方麵,為人類做出貢獻。科技水平的發展,改善的不僅是人類的生活,也顛覆著一些動物的命運,能否從“有害”向“有益”轉變,就看我們能不能發現它們的寶貴價值了。

為什麼蒼蠅會搓腳?

原因一:蒼蠅沒有鼻子,但是它有另外的味覺器官,並且還不在頭上或臉上,而是在腳上。不過,在食物上停留多次後,蒼蠅的腳上就會沾有很多殘留物,這既不利於蒼蠅飛行,也阻礙了它的信息接收。所以蒼蠅搓腳,是為了去除腳上沾的食物。

原因二:蒼蠅和細菌屬共生關係,為了給細菌創造有利的生存條件,它們會在食物上搓腳,將大量細菌留在食物表麵。當動物吃下這些食物後,細菌就會進入其體內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