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可怕的甜蜜殺手
覽·科學
作者:卓然
此糖非彼糖
細心觀察的人會發現,嬰兒在喝加糖的甜水時,都會表現得相當興奮。科學研究顯示,甜味是人類出生後首先接受和追尋的味道,喜歡吃甜食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不過醫學實驗卻證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含有大量糖分的甜食對大腦的作用和毒品類似。如果讓動物習慣性地攝入甜食,就會刺激它們大腦中類阿片類物質的產生,令它們感到快樂。一旦停止甜食供應,它們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就會失去平衡,從而感到痛苦、煩躁不安。由此可見,糖對人體的重要影響。
其實,這裏提到的糖和世界衛生組織在指南中所提到的糖,都是指食品生產或烹調過程中加入的白糖、果糖、葡萄糖和乳糖,以及蜂蜜、果汁、糖漿、水果濃縮物裏本身含有的單糖和二糖,這些糖被統稱為遊離糖(Free Sugars)。而非加工食品,如糧食和水果中所含的糖並不在其中,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這部分糖會帶來健康危害。
要糖還是要健康
人類能量的主要來源是糖,但除了供給能量外,糖還有許多其他功能,例如調節血液中葡萄糖和胰島素的水平,影響脂質和膽酸的代謝。當然,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缺少糖的生活是無法想象的。
其實,糖的甜蜜有誰不喜歡呢?但如果我們無法科學地控製糖的攝入量,就會引發諸多健康問題。在糖和健康之間,我們究竟該如何取舍?相信這道選擇題並不會太難。
白糖是最常見的一種糖類產品,但白糖中幾乎不含有其他營養物質,隻含有大量的能量。一旦攝入過多的白糖,人體就會產生飽腹感,影響對其他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食品的攝入。長此以往,就會引發營養缺乏、發育障礙等疾病。同時,白糖在體內的代謝需要消耗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經常吃糖會造成缺乏維生素、缺鈣、缺鉀等營養問題。例如,糖分在體內代謝需要消耗大量維生素B1,而維生素B1則是視覺神經的營養來源之一,人一旦大量進食甜食,不僅容易引發眼疲勞,而且還會導致視神經因營養短缺而出現疾病。
人們還發現,盡管吃糖可能並不直接導致糖尿病,但長期大量食用甜食會使胰島素分泌過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紊亂,引起人體內環境的失調,進而引發多種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老年性白內障、齲齒、近視、佝僂病等。
許多人會在疲倦或饑餓的時候,吃塊糖或巧克力來消除饑餓感,並達到提神的目的。殊不知,這種習慣對身體健康是十分有害的。糖是一種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食品,在空腹狀態下大量吃糖,會使人體在短時間內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以維持血糖的正常水平,導致血糖驟然升高,這會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此外,糖還是一種酸性食品,空腹吃糖會破壞機體內的酸堿平衡和各種微生物的平衡,並妨礙身體對各種蛋白質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