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2 / 3)

馬防等人的部隊到達冀縣時,布橋正率羌軍在臨洮圍攻南部都尉。馬防發動進攻,打敗了布橋,斬殺、俘虜四千餘人,於是臨洮解圍。羌軍全部投降,隻剩下布橋等二萬餘人,盤踞在望曲穀,未被攻克。

十二月,戊寅,有星孛於紫宮。

十二月戊寅(十六日),紫宮星座出現異星。

帝納竇勳女為貴人,有寵。貴人母,即東海恭王女陽公主也。

章帝將竇勳的女兒選為貴人,十分寵幸。竇貴人的母親,就是東海恭王劉強的女兒陽公主。

第五倫上疏曰:“光武承王莽之餘,頗以嚴猛為政,後代因之,遂成風化;郡國所舉,類多辦職俗吏,殊未有寬博之選以應上求者也。陳留令劉豫,冠軍令駟協,並以刻薄之姿,務為嚴苦,吏民愁怨,莫不疾之。而今之議者反以為能,違天心,失經義;非徒應坐豫、協,亦宜譴舉者。務進仁賢以任時政,不過數人,則風俗自化矣。臣嚐讀書記,知秦以酷急亡國,又目見王莽亦以苛法自滅,故勤勤懇懇,實在於此。又聞諸王、主、貴戚,驕奢逾製,京師尚然,何以示遠!故曰:‘其身不正,雖令不行。’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上善之。倫雖天性峭直,然常疾俗吏苛刻,論議每依寬厚雲。

第五倫上書說:“光武帝繼承王莽以後的局麵,為政多采用嚴厲手段,後代沿襲,便成為風氣。各郡各封國所舉薦的人,多屬隻會應付公務的庸官,絕少寬宏博學之才,以滿足朝廷的需求。陳留縣令劉豫和冠軍縣令駟協,全都作風刻薄,務求嚴苛,使官民憂傷哀怨,無不痛恨他們。然而如今的輿論,反而認為他們有能力,這是違反天意,背離經書的義理。不僅應對劉豫、駟協加以懲處,還應譴責那些保舉他們的人。一定要提拔任用仁慈賢能者為政,不過幾個人,而風氣自會轉化。我曾閱讀史書,知道秦朝由於殘酷暴虐而亡國,又親眼看見王莽新朝也因法令苛刻而自行毀滅。我所以懇切地上書勸諫,原因就在於此。我還聽說諸親王、公主和外戚驕傲奢侈超過了規定,京城尚且這樣,如何做外地的榜樣!所以孔子說:‘自身不正,雖有令而不被執行。’以身為教,眾人跟從;以言為教,眾人爭訟。”章帝對他的意見表示讚許。第五倫雖然天性嚴厲梗直,卻常常痛恨庸俗官吏的苛刻。他的政論,總是以寬厚為其原則。

三年(戊寅、78)

三年(戊寅,公元78年)

春,正月,己酉,宗祀明堂,登靈台,赦天下。

春季,正月己酉(十七日),章帝在明堂祭祀列祖列宗。登上靈台,觀察天象。大赦天下。

馬防擊布橋,大破之,布橋將種人萬餘降,詔征防還。留耿恭擊諸未服者,斬首虜千餘人,勒姐、燒何等十三種數萬人,皆詣恭降。恭嚐以言事忤馬防,監營謁者承旨,奏恭不憂軍事,坐征下獄,免官。

馬防進攻布橋,布橋大敗,率領部眾一萬餘人投降。章帝下詔,命令馬防回朝。留下耿恭討伐那些尚未歸順的部落,斬殺俘虜了一千餘人。於是,勒姐、燒何等十三個部落共數萬羌人,全部向耿恭投降。耿恭曾因上書奏事冒犯過馬防,監軍謁者便秉承馬防的意思,彈劾耿恭不留意軍事。耿恭因罪被召回,逮捕入獄,免去官職。

三月,癸巳,立貴人竇氏為皇後。

三月癸巳(初二),將貴人竇氏立為皇後。

初,顯宗之世,治呼沱、石臼河,從都慮至羊腸倉,欲令通漕。太原吏民苦役,連年無成,死者不可勝算。帝以郎中鄧訓為謁者,監領其事。訓考量隱括,知其難成,具以上言。夏,四月,己巳,詔罷其役,更用驢輦,歲省費億萬計,全活徒士數千人。訓,禹之子也。

當初,明帝時曾經治理過滹沱河和石臼河,打算讓都慮到羊腸倉兩地通航,以運送漕糧。工程艱巨,太原的官吏和百姓苦於徭役,連年不能完工,死亡者不可勝數。章帝任命中郎將鄧訓為謁者,主持這一工程。鄧訓經過考察測量,明白此事難以完成,便將實情一一奏報。本年夏季,四月己巳(初九),章帝下詔,撤銷該項工程,改用驢車運糧。停工以後,每年節省開支以億萬計,得以活命的役夫有數千人。鄧訓是鄧禹之子。

閏月,西域假司馬班超率疏勒、康居、於、拘彌兵一萬人攻姑墨石城,破之,斬首七百級。

閏九月,西域副司馬班超率領疏勒、康居、於闐、拘彌等國軍隊,共一萬人,進攻姑墨國石城,將石城攻破,斬殺七百人。

冬,十二月,丁酉,以馬防為車騎將軍。

冬季,十二月丁酉(十一日),任命馬防為車騎將軍。

武陵中蠻反。

武陵郡中蠻人反叛。

是歲,有司奏遣廣平王羨、钜鹿王恭、樂成王黨俱就國;上性篤愛,不忍與諸王乖離,遂皆留京師。

本年,有關部門上奏,請派遣廣平王劉羨、钜鹿王劉恭、樂成王劉黨一同前往他們的封國就位。章帝因手足情深,不忍心與諸親王分離,便將他們全都留在京城。

四年(己卯、79)

四年(己卯,公元79年)

春,二月,庚寅,太尉牟融薨。

春季,二月庚寅(初五),太尉牟融去世。

夏,四月,戊子,立皇子慶為太子。

夏季,四月戊子(初四),將皇子劉慶立為太子。

己醜,徙钜鹿王恭為江陵王,汝南王暢為梁王,常山王為淮陽王。

四月己醜(初五),章帝將钜鹿王劉恭改封為江陵王,汝南王劉暢改封為梁王,常山王劉改封為淮陽王。

辛卯,封皇子伉為千乘王,全為平春王。

四月辛卯(初七),章帝將皇子劉伉封為千乘王,皇子劉全封為平春王。

有司連據舊典,請封諸舅;帝以天下豐稔,方垂無事,癸卯,遂封衛尉廖為順陽侯,車騎將軍防為潁陽侯,執金吾光為許侯。太後聞之曰:“吾少壯時,但慕竹帛,誌不顧命。今雖已老,猶戒之在得,故日夜惕厲,思自降損,冀乘此道,不負先帝。所以化導兄弟,共同斯誌,欲令瞑目之日,無所複恨,何意老誌複不從哉!萬年之日長恨矣!”廖等並辭讓,願就關內侯,帝不許。廖等不得已受封爵而上書辭位,帝許之。五月,丙辰,防、廖、光皆以特進就第。

有關部門接連以舊製為依據,請章帝賜封各位舅父。章帝因全國豐收,四方邊境太平無事,四月癸卯(十九日),便將衛尉馬廖封為順陽侯,將車騎將軍馬防封為潁陽侯,將執金吾馬光封為許侯。太後聽到消息後說:“我年輕的時候,隻羨慕古人留名史冊,心中不顧惜性命。如今雖已年老,仍然告誡自己不要貪得無厭。我所以日夜警惕,想自我貶損,是希望遵循這一宗旨,不辜負先帝。因此我勸導兄弟,共守此誌,要使閉目身死之日,不再遺憾。不料我這老人的心願不再被遵從!身死之日,我將永懷長恨了!”馬廖等人一同辭讓,願降為關內侯,但章帝不許。馬廖等人不得已而接受了封爵,但又上書請求辭去官職,章帝應允。五月丙辰(初二),馬防、馬廖、馬光都以特進身份離開朝廷,前往邸第。

甲戌,以司徒鮑昱為太尉,南陽太守桓虞為司徒。

五月甲戌(二十日),將司徒鮑昱任命為太尉,將南陽太守桓虞任命為司徒。

六月,癸醜,皇太後馬氏崩。帝既為太後所養,專以馬氏為外家,故賈貴人不登極位,賈氏親族無受寵榮者。及太後崩,但加貴人王赤綬,安車一駟,永巷宮人二百,禦府雜帛二萬匹,大司農黃金千斤,錢二千萬而已。

六月癸醜(三十日),皇太後馬氏駕崩。章帝被馬太後抱養以後,隻認馬氏家族為外家,所以章帝的生母賈貴人不能登禦太後之位,賈氏家族沒有一人蒙受恩寵榮耀。及至太後駕崩,章帝隻將賈貴人的綠色綬帶改為與諸侯王同級的紅色綬帶,並賜四馬牽拉的座車一輛,永巷宮女二百人,禦府各色絲綢二萬匹,大司農所藏黃金一千斤,錢兩千萬,如此而已。

秋,七月,壬戌,葬明德皇後。

秋季,七月壬戌(初九),安葬馬太後。

校書郎楊終建言:“宣帝博征群儒,論定《五經》於石渠閣。方今天下少事,學者得成其業,而章句之徒,破壞大體。宜如石渠故事,永為後世則。”帝從之。冬,十一月,壬戌,詔太常:“將、大夫、博士、郎官及諸儒會白虎觀,議《五經》同異。”使五官中郎將魏應承製問,侍中淳於恭奏,帝親稱製臨決,作《白虎議奏》,名儒丁鴻、樓望、成封、桓鬱、班固、賈逵及廣平王羨皆與焉。固,超之兄也。

校書郎楊終建議:“宣帝曾廣召儒生,在石渠閣討論儒家《五經》;《詩經》、《書經》、《儀禮》、《易經》和《春秋》。如今天下太平,學者們得以完成事業,但那些隻知分析注釋文章辭句的人,卻破壞了《五經》的主旨。應當依照石渠閣的先例,重新研究宏揚經書大義,作為後世永久的法則。”章帝采納了他的建議。冬季,十一月壬戌(十一日),章帝對太常下詔說:“命諸將、大夫、博士、郎官及儒生們在白虎觀集會,就眾人對《五經》的相同與不同的見解進行討論。”章帝命五官中郎將魏應承命發問,侍中淳於恭向上奏報,由章帝親自出席,作出裁決,將結果記錄下來,撰成《白虎議奏》。著名儒家學者丁鴻、樓望、成封、桓鬱、班固、賈逵及廣平王劉羨都曾參與此會。班固是班超之兄。

五年(庚辰、80)

五年(庚辰,公元80年)

春,二月,庚辰朔,日有食之;詔舉直言極諫。

春季,二月庚辰朔(初一),出現日食。章帝下詔,命令舉薦“直言極諫”;敢於直率批評朝廷的人士。

荊、豫諸郡兵討中蠻,破之。

荊州、豫州諸郡郡兵討伐中蠻人,打敗蠻人叛軍。

夏,五月,辛亥,詔曰:“朕思遲直士,側席異聞,其先至者,各已發憤吐懣,略聞子大夫這誌矣。皆欲置於左右,顧問省納。建武詔書又曰:‘堯試臣以職,不直以言語筆劄。’今外官多曠,並可以補任。”

夏季,五月辛亥(初三),章帝下詔說:“朕希望會見正直的人士,側坐在席上,聆聽新的言論。先來到的,都已傾吐各自的憤懣,朕大致了解賢才們的誌趣了。朕打算將你們全都安排在身邊,以備顧問谘詢。但光武皇帝在詔書中曾說:‘堯以任職能力來考察官員,而不單看他們的言論和文字。’如今地方上有很多官員出缺,你們可一並去補充接任。”

戊辰,太傅趙熹薨。

五月戊辰(二十日),太傅趙熹去世。

班超欲遂平西域,上疏請兵曰:“臣竊見先帝欲開西域,故北擊匈奴,西使外國,鄯善、於即時向化,今拘彌、莎車、疏勒、月氏、烏孫、康居複願歸附,欲共並力,破滅龜茲,平通漢道。若得龜茲,則西域未服者百分之一耳。前世議者皆曰:‘取三十六國,號為斷匈奴右臂。’今西域諸國,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大小欣欣,貢奉不絕,唯延耆、龜茲獨未服從。臣前與官屬三十六人奉使絕域,備遭艱厄,自孤守疏勒,於今五載,胡夷情數,臣頗識之,問其城郭小大,皆言倚漢與依天等。以是效之,則蔥領可通,龜茲可伐。今宜拜龜茲侍子白霸為其國王,以步騎數百送之,與諸國連兵,歲月之間,龜茲可禽。以夷狄攻夷狄,計之善者也!臣見莎車、疏勒田地肥廣,草牧饒衍,不比敦煌、鄯善間也,兵可不費中國而糧食自足。且姑墨、溫宿二王,特為龜茲所置,既非其種,更相厭苦,其勢必有降者;若二國來降,則龜茲自破。願下臣章,參考行事,誠有萬分,死複何恨!臣超區區特蒙神靈,竊冀未便僵仆,目見西域平定,陛下舉萬年之殤,薦勳祖廟,布大喜於天下。”書奏,帝知其功可成,議欲給兵。平陵徐幹上疏,願奮身佐超,帝以幹為假司馬,將弛刑及義從千人就超。

班超想要完成平定西域的事業,上書請求用兵。他說:“我看到先帝打算開拓西域,所以向北進攻匈奴,向西派使者與各國交往,鄯善、於闐兩國立即歸附了漢朝。如今拘彌、莎車、疏勒、月氏、烏孫及康居等國都願再度歸附,並準備聯合力量消滅龜茲,鏟平通往中國道路上的障礙。如果攻下龜茲,那麼西域地區不服從漢朝的,隻剩百分之一而已。前代談論西域的人都說:‘征服三十六國,可稱作斬斷匈奴的右臂。’如今西域各國,自太陽落山處以東,無不向往歸順漢朝,大國小國全都十分踴躍,不斷地進貢奉獻,唯獨焉耆和龜茲拒不服從。先前,我曾率領部下三十六人出使絕遠的異域,備受艱難困苦,自從孤守疏勒,到如今已有五年。對於異族的情況,我頗有了解。無論詢問西域的大國小國,全都一致回答:依賴漢朝,等於依賴上天。從這一點能夠證明,蔥嶺可以打通,龜茲可以討伐。如今應將龜茲派到漢朝做人質的王子白霸封為龜茲王,用步騎兵數百人護送,讓他同西域各國組成聯合部隊,數月到一年間便可奪取龜茲。利用夷狄去打夷狄,這是計策中最高明的計策!我看到莎車、疏勒的土地肥沃廣袤,牧草茂盛,牲畜成群,不象敦煌、鄯善一帶,用兵無須消耗中原物資,而糧秣卻自給自足。而且姑墨、溫宿兩國國王係由龜茲特別委任,他們與本國人既非同種,又相互厭惡敵對,迫於形勢,一定會有人投降。如果這兩國歸順了漢朝,那麼龜茲便不攻自敗。請將我的奏章交付朝廷討論,作為決事的參考。真的有一點可行之處,死又有何遺憾!但微臣班超特別幸運地得到了神靈的保佑,我希望且不要倒下死去,願親眼看到西域歸順,陛下舉起祝福萬年的酒觴,向祖廟祭告獻功,向天下宣布大喜。”奏書呈上,章帝知道這一事業可以成功,便召集群臣商議,準備給班超派兵。平陵人徐幹上書朝廷,願奮勇出征,做班超的助手。於是章帝將徐幹任命為副司馬,率領免刑囚徒及誌願從軍的義勇,共一千人,到西域聽候班超指揮。

先是莎車以為漢兵不出,遂降於龜茲,而疏勒都尉番辰亦叛。會徐幹適至,超遂與幹擊番辰,大破之,斬首千餘級。欲進攻龜茲,以烏孫兵強,宜因其力,乃上言:“烏孫大國。控弦十萬,故武帝妻以公主,至孝宣帝卒得其用,今可遣使招慰,與共合力。”帝納之。

此前,莎車認為漢朝不會出兵,便向龜茲投降,疏勒都尉番辰也背叛了漢朝。恰好徐幹趕到,班超便和他一同進攻番辰。他們大敗番辰,斬殺了一千多人。班超打算攻打龜茲,認為烏孫兵強,應當利用烏孫的力量,於是上書說:“烏孫是個大國,有善射之兵十萬,因此武帝把公主嫁給了烏孫王。到孝宣皇帝時,終於收到成效。如今應當派使者去招撫慰問,使烏孫與我們同心合力。”章帝采納了他的建議。

六年(辛巳、81)

六年(辛巳,公元81年)

春,二月,辛卯,琅邪孝王京薨。

春季,二月辛卯(十七日),琅邪王劉京去世。

夏,六月,丙辰,太尉鮑昱薨。

夏季,六月丙辰(十五日),太尉鮑昱去世。

辛未晦,日有食之。

六月辛未晦(三十日),出現日食。

秋,七月,癸巳,以大司農鄧彪為太尉。

秋季,七月癸巳(二十二日),將大司農鄧彪任命為太尉。

武都太守廉範遷蜀郡太守。成都民物豐盛,邑宇逼側,舊製,禁民夜作以防火災,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範乃毀削先令,但嚴使儲水而已。百姓以為便,歌之曰:“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昔無襦,今五絝。”

武都太守廉範調任蜀郡太守。成都人民富有,物產豐盛,城中房屋十分擁擠。以往製度規定:禁止人民夜間勞作,以防火災。然而人們互相隱瞞,暗中用火,結果火災連日不斷。於是廉範便撤銷了原來的禁令,隻嚴格規定儲水防火而已。百姓感到便利,他們歌頌廉範道:“廉叔度,來太晚!不禁火,民平安。從前沒有短上衣,今有五條褲子穿。”

帝以沛王等將入朝,遣謁者賜貂裘及太官食物、珍果,又使大鴻臚竇固持節郊迎。帝親自循行邸第,豫設帷床,其錢帛、器物無不充備。

章帝因沛王等諸親王即將入京朝見,派謁者賜給他們貂皮袍、太官食物和珍奇的果品,並讓大鴻臚竇固持符節到郊外迎接。章帝親自到各封國設在洛陽的官邸巡視,預備帳床。接待沛王等人所需的錢帛、什器、物品等十分齊備。

七年(壬午、82)

七年(壬午,公元82年)

春,正月,沛王輔、濟南王康、東平王蒼、中山王焉、東海王政、琅邪王宇來朝。詔沛、濟南、東平、中山王讚拜不名;升殿乃拜,上親答之,所以寵光榮顯,加於前古。每入宮,輒以輦迎,至省閣乃下,上為之興席改容,皇後親拜於內;皆鞠躬辭謝不自安。三月,大鴻臚奏遣諸王歸國,帝特留東平王蒼於京師。

春季,正月,沛王劉輔、濟南王劉康、東平王劉蒼、中山王劉焉、東海王劉政、琅邪王劉宇來京城朝見。章帝下詔,命沛王、濟南王、東平王和中山王朝拜時不唱名。四王上殿後才向章帝叩拜,章帝則親自還禮,以顯示對他們的恩寵和給予的榮耀,超過了前代。每當他們進宮的時候,章帝就派輦車去接,他們直到禁宮門口才下車步行。章帝見到他們以後,起身迎接,神態恭敬,皇後則親自在內室參拜。四王全都鞠躬辭謝,心不自安。三月,大鴻臚上奏,請命令諸親王返回封國。章帝特命東平王劉蒼留在京城。

初,明德太後為帝納扶風宋楊二女為貴人,大貴人生太子慶;梁鬆弟竦有二女,亦為貴人,小貴人生皇子肇。竇皇後無子,養肇為子。宋貴人有寵於馬太後,太後崩,竇皇後寵盛,與母陽公主謀陷宋氏,外令兄弟求其纖過,內使禦者偵伺得失。宋貴人病,思生兔,令家求之,因誣言欲為厭勝之術,由是太子出居承祿觀。夏六月,甲寅,詔曰:“皇太子有失惑無常之性,不可以奉宗廟。大義滅親,況降退乎!今廢慶為清河王。皇子肇,保育皇後,承訓懷衽。今以肇為皇太子。”遂出宋貴人姊妹置丙舍,使小黃門蔡倫案之。二貴人皆飲藥自殺,父議郎楊免歸本郡。慶時雖幼,亦知避嫌畏禍,言不敢及宋氏;帝更憐之,敕皇後令衣服與太子齊等。太子亦親愛慶,入則共室,出則同輿。

當初,馬太後為章帝選納扶風人宋楊的兩個女兒為貴人,其中大貴人生下了太子劉慶。梁鬆的弟弟梁竦有兩個女兒,也是章帝的貴人,其中小貴人生下了皇子劉肇。竇皇後沒有兒子,便撫養劉肇,做為自己的兒子。宋貴人姐妹得到馬太後的寵愛。馬太後駕崩以後,竇皇後大受章帝恩寵,便同母親陽公主陰謀陷害宋氏姐妹。她命自己的兄弟在外麵搜求宋家的微小過失,讓宮中的侍者在內部伺察宋氏姐妹的行動。宋貴人患病,想吃鮮兔,曾吩咐娘家尋找,於是竇皇後就誣告宋貴人要作法詛咒。章帝因此命太子搬出太子宮,到承祿觀居住。夏季,六月甲寅(十八日),章帝下詔說:“皇太子精神恍惚失常,不能夠侍奉宗廟。大義之下,親情可滅,何況是貶降?今廢去劉慶的皇太子名號,改封為清河王。皇子劉肇,由皇後撫育,在懷抱中就承受教誨。現將劉肇立為皇太子。”於是將宋貴人姐妹逐出內宮,囚禁丙舍,命小黃門蔡倫負責審問。兩位貴人雙雙喝下毒藥自殺,她們的父親、議郎宋楊被免官,逐回原郡。當時劉慶雖然年幼,也知道躲避嫌疑,畏懼災禍,口中不敢提到宋氏。章帝又生憐惜之心,命令皇後:要使劉慶的衣服和太子一樣。太子劉肇也和劉慶十分友愛,他們入則同在一室,出則同乘一車。

己未,徙廣平王羨為西平王。

六月己未(二十三日),將廣平王劉羨改封為西平王。

秋,八月,飲酎畢,有司複奏遣東平王蒼歸國,帝乃許之,手詔賜蒼曰:“骨肉天性,誠不以遠近為親疏;然數見顏色,情重昔時。念王久勞,思得還休,欲署大鴻臚奏,不忍下筆,顧授小黃門;中心戀戀,惻然不能言。”於是車駕祖送,流涕而訣;複賜乘輿服禦、珍寶、輿馬,錢布以億萬計。

秋季,八月,在宗廟舉行酎禮之後,有關官員再度上奏,請命令東平王劉蒼返歸封國。章帝這才應允,並親手寫詔賜給劉蒼。詔書說:“骨肉之情,乃是天性,確實不因相隔遠近而有親疏之別。然而我們數次見麵,感情愈重於昔時。想到大王久在京師勞累,希望能回國休養,我打算簽署大鴻臚的奏書,卻又不忍落筆,回望小黃門,授命傳送此信。心中戀戀不舍之情,悲傷不能盡言。”於是章帝親自祭祀路神,為劉蒼送行,灑淚而別。並再次賜給東平王禦用衣服器物、珍寶、車馬、錢布,價值億萬。

九月,甲戌,帝幸偃師,東涉卷津,至河內,下詔曰:“車駕行秋稼,觀收獲,因涉郡界,皆精騎輕行,無他輜重。不得輒修道橋,遠離城郭,遣吏逢迎,刺探起居,出入前後,以為煩擾。動務省約,但患不能脫粟瓢飲耳。”己酉,進幸鄴;辛卯,還宮。

九月甲戌(初十),章帝臨幸偃師縣,東行,在卷縣渡口渡過黃河,到達河內郡。下詔說:“朕巡視秋季莊稼,查看收獲情況,因而進入河內郡界。一路都是輕裝前進,並無其它輜重。地方官府不得為此築路修橋,不得派官吏遠離城郭迎接,打聽伺候飲食行臥,出出進進,跑前跑後,帶來煩擾。一切舉動務求簡省,朕隻恨自己不能食糙米之飯,飲瓢中之水罷了!”九月己酉(疑誤),章帝臨幸鄴城。九月辛卯(二十七日),返回京城皇宮。

冬,十月,癸醜,帝行幸長安,封蕭何末孫熊為侯。進幸槐裏、岐山;又幸長平,禦池陽宮,東至高陵,十二月丁亥,還宮。

冬季,十月癸醜(十九日),章帝出行,臨幸長安,將蕭何的末代子孫蕭熊封為侯。並前往槐裏、岐山。又臨幸長平和池陽宮,東行到高陵。十二月丁亥(疑誤),返回京城皇宮。

東平獻王蒼疾病,馳遣名醫、小黃門侍疾,使者冠蓋不絕於道。又置驛馬,千裏傳問起居。

東平獻王劉蒼患病,章帝賢急派遣名醫和小黃門前往診治。問病的使者車駕在路上前後不斷。又設專用驛馬,在千裏之間傳達問候東平王的病情。

八年(癸未、83)

八年(癸未,公元83年)

春,正月,壬辰,王薨。詔告中傅“封上王自建武以來章奏,並集覽焉。”遣大鴻臚持節監喪,令四姓小侯、諸國王、主悉會葬。

春季,正月壬辰(二十九日),東平王劉蒼去世。章帝下詔,命令東平國中傅:“將東平王自建武以來的奏章加封上送,我要集中閱覽。”並派大鴻臚持符節主持治喪,命令樊、陰、郭、馬四姓小侯和各封國的親王、公主都去參加葬禮。

夏,六月,北匈奴三木樓訾大人稽留斯等率三萬餘人款五原塞降。

夏季,六月,北匈奴三木樓訾大人稽留斯等,率三萬餘人到五原塞歸降。

冬,十二月,甲午,上行幸陳留、梁國、淮陽、潁陽;戊申,還宮。

冬季,十二月甲午(初七),章帝出行,臨幸陳留、梁國、淮陽、潁陽。十二月戊申(二十一日),返回京城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