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附錄三(3)(1 / 2)

前三年時間裏,他在親朋密友中傳播。公元613年,他的活動公開了,向公眾宣傳安拉的啟示。公元622年,信仰者追隨著他從麥加遷徙麥地那(現今是沙特阿拉伯的兩大城市,也是穆斯林的兩大聖城),這一年是伊斯蘭教曆紀元年。遷徙到麥地那這一年,是這位先知一生的轉折點。在麥加追隨者不多,麥地那卻是應者如雲。很快,他的影響便使他成為一名眾望所歸的領袖。幾年中,穆罕默德勢力越來越大,公元630年,穆罕默德以勝利者的身份踏上了麥加的土地。過了兩年,穆罕默德去世了,當時他已成為整個南阿拉伯半島的領袖。

阿拉伯貝杜因部落素以勇猛、強悍而出名。但他們人口不多,內部勾心鬥角,互相殘殺,因此他們常打不過北部農墾區貴族王公強大的軍隊。但是這支阿拉伯部隊在穆罕默德的統率下,在統一信仰真主的強烈鼓舞下,他們打了一係列叫人瞠目結舌的勝仗。當時,新波斯大帝國,位於阿拉伯北部,薩珊王朝拜占庭處在君士坦丁堡中部的東羅馬帝國,位於阿拉伯西北。從軍隊數量來看,阿拉伯顯然處於弱勢。然而,戰場上阿拉伯人迅速征服了美索不達尼亞、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公元642年一場激烈的爭奪,又把拜占庭從埃及手中劃入自己版圖。公元637年和642年的卡迪西亞戰役和尼哈文德戰役中波斯軍隊被擊敗,從此一蹶不振。穆罕默德的親密朋友和接班人艾卜·白克爾和歐麥爾成功地指揮了這些戰役。然而一係列的重大勝利,並沒有停止他們向外傳播伊斯蘭信仰的決心。公元711年阿拉伯各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先橫掃北非到大西洋海岸一帶,又從北路突擊,穿過直布羅陀海峽,把西班牙的西歌德王國徹底征服!

從當時形勢看,穆斯林幾乎要吞並歐洲的基督教徒。穆罕默德的教誨鼓舞著阿拉伯軍隊,他們在短短百年之內,經過奮戰,便建立了世界上曾經出現過的最大帝國——北起印度邊界,南邊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海岸。阿拉伯部隊所到之地當地人信仰也就改變了,最終他們全成了穆斯林。

伊斯蘭教在漫長的歲月中不斷向外傳播,在非洲和中亞,活躍著上億伊斯蘭教信仰者;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和印度尼西亞還超過這個數字。人們應該用怎樣的眼光看待穆罕默德對人類曆史的作用呢?和所有宗教一樣,伊斯蘭教對信仰者的生活有深遠影響。正是這個緣故,世界宗教複興者在本書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穆罕默德既是伊斯蘭教認主學的倡導者,也是宗教倫理道德標準的製定者。此外,在異教徒改信伊斯蘭教的轉化過程中,穆罕默德起了決定作用。《古蘭經》的直接受啟示者,留下了“聖訓”(他的言行錄)。“聖訓”中很多語錄如實地記錄了穆罕默德在世時的原話,並在他去世後由權威人士整理。耶穌,卻沒有一部如此詳細的語錄本。《古蘭經》和“聖經”對各自宗教的作用和影響是巨大的。或許,穆罕默德的影響超過了耶穌和聖·保羅兩個對基督教的影響。如果隻從宗教角度考慮,穆罕默德在人類曆史的影響是不遜色於耶穌的。況且,穆罕默德除了是一名宗教領袖外,還是社會和當時人們生活的全部領袖。從阿拉伯的征服活動帶來的巨大影響力上考察,他跨越了時間限製,成為最有影響的政治領袖。

很多人有這樣的看法:許多重大的曆史事件發生是必然的,即便不存在個別政治領袖也能爆發。舉例說,南美洲殖民地從西班牙手中獨立出來,沒有西蒙·玻利瓦爾也能革命成功。但阿拉伯征服活動顯然與此不同。穆罕默德以前並沒有征服活動,那種以為沒他征服也能成功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人類曆史上,沒有一次征服活動能與其相比,13世紀,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統率下的征服,其影響範圍比阿拉伯人還廣,但並不穩定。他僅僅是純軍事的征服,而阿拉伯穆斯林的征服是帶有文明傳播的綜合活動。

從伊拉克直至摩洛哥,他們緊緊地團結在一起,有共同的伊斯蘭信仰,有共同的語言、曆史和文化,這些使他們緊緊相連。在伊斯蘭教中,《古蘭經》有其巨大的向心作用,又有阿拉伯語寫的故事,使阿拉伯國家雖然在長達1300年的動亂期間,還保持著統一相通的阿拉伯語。當然,他們之中也有分裂和對立,但是他們之間至今還存在著團結的因素。

從文中我們可以得知,17世紀阿拉伯民族的征服活動到今天還能留下影響,這應歸與穆罕默德無法相比的在宗教內外的作用,他是人類史上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

《古蘭經》

“古蘭經”一詞是阿拉伯語“古爾阿尼”的音譯,來自根詞“給拉艾”,意為“誦讀”。因為真主降示給穆罕默德的第一段經文就是“你以造化的養主的名誦讀吧!”。這也是《古蘭經》名稱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