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附錄三(2)(1 / 2)

在曆史上最著名的,也是對伊斯蘭有決定意義的一戰,就是遷徙第八年(公元630年1月)的光複麥加之戰。麥加城的解放,標誌著伊斯蘭進入昌盛時代。

公元632年初,穆罕默德親自率領10萬穆斯林群眾去麥加朝覲。在這次朝覲期間的一個主麻日,穆罕默德向聚集在阿爾法特山的眾朝覲者,作了長時間的非常重要的講演:“今天我已為你們完成了你們的宗教,我願伊斯蘭作為你們的宗教。”這是真主給穆罕默德的最後一段啟示。這次朝覲也是穆罕默德的最後一次朝覲,史稱這次朝覲為辭朝。

穆罕默德由麥加回到麥底那後不久即患病。伊斯蘭教曆十一年三月十三日即公元632年6月8日(星期一),亦即我國唐太宗貞觀六年歸真,享年63歲。

(四)聖訓——穆罕默德言行錄

“聖訓”是對穆罕默德一生言行錄的總稱。阿拉伯語稱“聖訓”為“哈底斯”或“遜奈”,原意是言語、行為、道路等。波斯人稱“聖訓”為“艾赫巴爾”,是表述和信息的意思。

1.聖訓的種類

按聖訓學家的分法,聖訓主要分為言語聖訓、行為聖訓和默認聖訓三類。

言語的聖訓,主要是指穆罕默德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根據各種性質的問題所發表的論述及對他人提問的解答等。這一類聖訓很多。如穆罕默德說“求學是每個男女穆斯林的天職。”“知識是穆斯林丟失的駱駝,不論在哪裏發現,都應該把他牽回來。”“求知,從搖籃到墳墓。”

行為的聖訓,由伊本阿拔斯傳來。他說:“主的使者在旅途中,將晌午拜和晡時拜並禮,並將昏時拜和宵時拜並禮。”(布哈裏:《短禮和並禮篇》)在這段聖訓裏,伊本阿拔斯告訴我們,聖人在旅途中將晌午拜和晡時拜並禮,並將昏時拜和宵時拜並禮。以上這段聖訓所說的是聖人的行為,凡是這一類的聖訓,就叫“行為的聖訓”,因為它隻限於聖人的行為,而未涉及聖人的言說,猶如你所見到的一樣。

默認的聖訓,是指穆罕默德當時對某些人的作為的默許,即沒有公開表示同意也沒表示反對。如當時穆聖派遣穆阿茨去也門當地方法官,臨行前穆聖問他:“有了問題時,你用什麼來裁決?”穆阿茲答:“根據《古蘭經》。”又問:“如果《古蘭經》中沒有明文規定呢?”答:“那就根據您的教訓。”再問:“如果我的教訓中也沒有呢?”再答:“那就根據您的推理來裁決。”穆罕默德對穆阿茨的解答表示了默許。

2.聖訓的搜集和整理過程

穆罕默德在世時聖訓未編輯成冊,而且沒有任何文字記載。當時穆罕默德嚴禁別人記錄他的言行,主要是擔心穆罕默德的話和《古蘭經》相混淆。所以穆罕默德去世後,聖訓隻有聖門弟子的口頭傳達了。這樣延續了若幹年,直到遷徙99年的時候,由於伊斯蘭事業不斷發展和擴大,新事物層出不窮,有許多新問題在《古蘭經》中找不到明確而具體的答案。於是歐麥爾和阿杜勒阿吉茲,命令哈慈姆搜集和整理聖訓。這是一件深得人心的事。所以其他一些城市的聖訓學家們也積極響應,在各地形成了一個搜集聖訓的熱潮。結果很快就搜集整理了數以萬條的聖訓,並編出了很多聖訓實錄。到了遷徙2世紀中葉,又在許多聖訓彙編的基礎上,逐漸整編出了6部分類的聖訓實錄,即《布哈裏聖訓實錄》《穆斯林聖訓實錄》《伊本馬哲聖訓集》《艾卜達烏德聖訓集》《提爾米吉聖訓大全》和《奈薩儀聖訓集》等。

3.聖訓在伊斯蘭中的地位

聖訓在伊斯蘭的各個領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在教義等若幹方麵都可以說是《古蘭經》的說明。如禮拜的問題,《古蘭經》隻是命令禮拜,而禮拜的時間、地點、儀式等都是通過聖訓加以闡明的。因此,聖訓也是伊斯蘭法創製四大原則,即古蘭、聖訓、決議和類比中僅次於《古蘭經》的第二大原則。

穆罕默德說:“我給你們留下兩件法寶:一是《古蘭經》,二是聖人的聖行。隻要你們掌握好,就永遠不迷路。”伊本艾哈麥德·罕百裏甚至認為:“法律的依據,除《古蘭經》以外隻有聖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