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附錄三(2)(2 / 2)

根據上述情況,可以這樣認為,《古蘭經》是伊斯蘭的根本法典,而聖訓則是《古蘭經》的注釋;也可以說,《古蘭經》是宏觀道理,而聖訓是微觀細則。同時,聖訓還是研究伊斯蘭哲學、曆史、法學、倫理道德等等的重要文獻。

(五)21世紀對穆罕默德的曆史評價

美國作家邁克爾·H·哈特編著的、當今世界暢銷書《世界100名人排行榜》中,將穆罕默德排名首位。現將書中文章摘要介紹如下。……我們對穆斯林世界所知道的似乎就是《一千零一夜》、“阿裏巴巴”和那裏的石油。由於種種原因,國人現在的目光向著西歐、北美。對穆斯林世界的了解和認識僅僅停留在以上的零碎的認知,而且有時還充滿了有意或無意的誤解。

伊斯蘭教與基督教、佛教一起被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大約有14億多穆斯林散居在世界各地,伊斯蘭教是第二大世界性宗教。從北非到東南亞,穆斯林在50多個國家占據多數;在美國、歐洲和亞洲,隻占少數的穆斯林也舉足輕重。在世界的許多地方,伊斯蘭教是發展最為迅猛的宗教,也是影響人們精神生活的充滿生機的信仰。宗教已成為穆斯林政治中的重要存在和力量,深深地影響著許多穆斯林國家的政治乃至國際政治。

縱觀世界,人類社會發展到20世紀的今天,科學先進,文化昌明,總的來看,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的宗教,其影響在一些地方正在逐漸消退。然而,伊斯蘭教在當今世界上的許多地區卻表現出一種截然相反的趨勢,它不僅沒有衰落,反而呈現出一派勃興的勢頭,對這些地區和國家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對這種現象的認識,看看曆史或許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發。當我們讀著1937年出版的美國曆史學家希提的《阿拉伯通史》中的如下這段話時,也許仍會感到驚訝。作者說:“講阿拉伯語的各國人民,是一神教的發展者,是與西方分享希臘—羅馬文化傳統的人民,是在整個中世紀時期高舉文明火炬的人物,是對歐洲文藝複興作出慷慨貢獻的人們。”穆斯林世界真的那樣輝煌過?這不會是曆史學家的偏愛之辭?然而在曆史學家後麵來了政治家,而且是世界級的大政治家。這位政治家說:“當歐洲還處於中世紀的蒙昧(愚昧,不文明之意)狀態的時候,伊斯蘭文明正經曆著它的黃金時代,幾乎所有領域裏的關鍵性進展都是穆斯林在這個時期裏取得的。當歐洲文藝複興時期的偉人們把知識的邊界往前開拓的時候,他們所以能看得更遠,是因為他們站在穆斯林世界巨人們的肩膀上。”這是已故美國前總統尼克鬆在其《抓住時機》一書中所寫的一段話,該書出版於1991年。就是說,這位西方大政治家以20世紀90年代的眼光,提醒人民注意,在當今世界上,“穆斯林世界是一種正在探尋其在曆史上的獨立地位的舉足輕重的文明。”

邁克爾·H·哈特說,如果我把穆罕默德列為世界最有影響人的首位,讀者會感到驚奇和懷疑嗎?是的,能在宗教界內外都取得無比輝煌的成就的,曆史上他就是唯一的人了。穆罕默德家境清寒,作為一個極有感召力的宗教和政治領袖,他複興並傳播了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伊斯蘭教。他已故1300多年,然而直到今天,他在世界的影響仍然非常廣泛、強烈。《世界100名人排行榜》書中很多人成長環境優越,生長地是文明中心,文化進步,政治強大。但是阿拉伯南部的麥加——也就是穆罕默德公元570年出生之地,遠離經濟、文化和藝術發達的地方,當時在世界上是一個落後地區。6歲時,他就失去了雙親,生長環境的艱難險惡可想而知。我們從伊斯蘭曆史書籍中了解到他還是個文盲,直到25歲時娶了個富孀,手頭才逐漸寬裕,然而將近40歲時,他幾乎還一事無成,和普通人沒兩樣。當時阿拉伯人的宗教信仰並不相同,他們心中神靈各異。但有少數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在麥加活動。很明顯,穆罕默德在那裏知道有一個主宰一切的唯一的萬能者——主神。40歲時,穆罕默德接受到唯一主——真主的啟示,委派他為安拉的使者,他便也成了真實信仰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