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行走天下·聽大使講故事之大使學車記》(1 / 3)

題目:聽大使講故事之大使學車記

播出時間:2009年11月28日

節目時長:22分56秒

代表作簡介:

《聽大使·講故事》是《行走天下》欄目在2009年重點推出的一個特別係列,內容為結合“新中國成立60周年”這一主題,聯合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展開對中國前駐外大使的係列人物專訪,並在後期做了精心製作和加工。

本期節目的主講人是前駐也門、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大使鄭達庸先生。鄭大使本人是一位有著傳奇故事的老外交家,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裏,他不僅積累了豐富的外交經曆甚至和真假薩達姆都有過接觸,在一切歸於平凡後我們也發現他同樣有著很多普通人的情感內涵,比如對車的喜愛。

20多分鍾的時間裏,性格直爽、風趣幽默的鄭大使不僅生動講述了他早期學車、開車的一些經曆,講述了與阿拉伯國家人民的友誼,同時還有感而發對現代中國社會的汽車文明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點評,讓人在忍俊不禁中悟到一些道理。

節目采用人物訪談加主持人旁白的方式,將人物的精彩講述和適當的背景穿插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輔以主題音樂的鋪墊,讓一個個動人的故事生動地展現在聽眾麵前。

文字稿:

“《行走天下》總片頭、《聽大使講故事》片花”

他們是一組特殊的北京市民,新中國成立60年來,他們為祖國的外交事業嘔心瀝血。

他們也是一組普通的北京市民,結束了傳奇的外交生涯,他們回歸家庭,回到平凡。

現在,他們願意去講述那些曾經珍藏多年的故事,帶我們在故事中再次去體驗他們的曲折人生和國之大愛。

《行走天下之天下一家人》聯合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推出特別係列《聽大使講故事》,敬請收聽。

“主持人開場”

聽大使講故事,各位好,我是牛力。

今天和我們一路同行的這位嘉賓也是一位有著傳奇故事的老外交家。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裏,他親眼見證也親身經曆了祖國的外交發展,不過在一切歸於平凡後我也發現他同樣也有著很多普通人的情感內涵,比如對車的喜愛就算一個。

歡迎今天故事的主講人:前駐也門、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大使鄭達庸先生。

“小片花”

主持人旁白:一位對車有著特別感情的古稀老人。

鄭達庸同期:我從小就喜歡車。

主持人旁白:其實原來從沒想到自己會成為外交官。

鄭達庸同期:我是做夢也沒想到。

主持人旁白:他風趣幽默。

鄭達庸同期:我說我的心怎麼能給你呢?我不能給你!

主持人旁白:他機智果敢。

鄭達庸同期:五個人我們最後一架飛機走。

行走天下之天下一家人,本期特邀嘉賓:前駐也門、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大使鄭達庸先生。

“訪談”

主持人:您覺得您跟車之間到底是什麼樣的緣分?

鄭達庸:我從小就喜歡車,但是在當時來講這種喜歡也是一個空想或者是夢想,因為那個時候看到車,想開,但是不可能成為事實。後來上了大學,1958年畢業後分到外交部,1959年我被派去中國駐蘇丹大使館,在王雨田大使的領導下工作。那時候中國在國外建立的大使館並不多,我們去的時候什麼事情都要靠自己來做,而偏偏在開車的問題上,我們卻要依賴“外援”,也就是聘請當地的司機。

主持人:因為咱們大使館裏麵沒有能開車的?

鄭達庸:沒有,不會開車。當然有一個是給大使開車,我們一般都叫一號車,這是國內派出的司機,專門給大使開車。當時我在辦公室工作,負責對外聯絡、采購還有安排約見事宜,平常隻能靠外國司機開車帶著我上街,也不認識路,很被動。當時王大使就講:“人家別的使館都是職員、外交官開車,為什麼我們使館就非得請當地的司機?我們自己也可以學嘛。”這在當時算是很開放的觀點了。

主持人:我記得早期的時候,新中國剛成立不久,那時候開車還是一門職業,司機嘛是一門專業,似乎很少有我有一個工作,同時也自己開車,不像現在咱們基本上很多人都是自己有車,然後自己也開車。

鄭達庸:所以當時王大使讓我學開車,因為我在辦公室工作。我相當緊張,一緊張就害怕撞車,害怕撞人,出事不僅是事故,特別是大使館的工作人員。第二,那個時候我們國家的外彙也不是很多,買一輛車也不容易,如果把車撞壞了就是國家的損失。不過能學開車也挺高興的,因為許多年來我都一直夢想著開車,現在機會終於來了,心裏還真有點躍躍欲試的感覺。

“旁白”

鄭達庸,1935年生於天津,195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東方語言係阿拉伯語專業,隨後進入外交部西亞非洲司工作,這一幹就是40年,其間他先後擔任過中國駐阿拉伯也門共和國、伊拉克共和國以及沙特阿拉伯王國大使,自己也因此成為深諳中東問題的資深專家。

不過,談起自己的駐外生涯,鄭先生更津津樂道於在蘇丹的經曆。1959年,鄭達庸人生中第一次作外交官,就是被派往這個紅海西岸、非洲麵積最大的國家裏,而且一呆就是6年,也正是在這裏,他學會了開車,盡管在蘇丹考駕照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