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首發台灣十日行
播出時間:2008年7月19日
節目時長:24分06秒
代表作簡介:
2008年7月,兩岸關係實現了一個曆史性飛躍。根據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海峽交流基金會在北京簽署的《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協議》,7月18日正式實施大陸居民赴台旅遊;7月4日啟動首發團。
筆者和同事吳勇以旅行者的身份,參加首發團並親身經曆和記錄了這段曆史性的聲音。這實際是一篇加長版的廣播新聞特寫,內容為講述作者本人從乘坐首航班機到最後返回大陸期間,跟隨大陸居民赴台旅遊首發團的前前後後。
作者在專題中大篇幅地使用了現場音響,用真實的聲音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新聞故事。從7月4號乘坐首航航班起飛後的十天裏,一路上作者通過極具代表性的音響,如機場聲、歡迎聲、鑼鼓聲、唱歌聲、風聲、雨聲、說話聲……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和講述,把一個大陸居民不熟悉的寶島通過廣播的方式精彩地呈現了出來。同時作品中還通過對代表人物的采訪突出了濃濃的鄉情,並適時表現了寶島民眾對即將召開的2008北京奧運會的熱情期待。
在促進兩岸交流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本作品借以大陸首發團這樣一個絕好機會,以旅遊者的目光,通過十分親切、自然的方式,讓聽眾通過廣播感受到一個真實的台灣,一個“血同源、根同祖、文同宗”的台灣。作者在7月13號結束首發團之旅回到北京後,即開始著手製作本專題,並趕在7月18號正式實施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的第二天播出,也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和影響力。
本作品入選北京電台《精彩節目聯播》節目播出。
文字稿:
“《行走天下》總片頭”
主持人:歡迎和我們一起行走天下,各位好,我是牛力。7月18號,是一個特別的日子,盡管受到台風“海鷗”來襲的影響,祖國的寶島台灣風雨不斷,但因為這天是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的正日子,許多期盼已久的旅客仍然如約從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搭乘周末包機抵達台灣,開始他們必將難忘的寶島之旅。
似乎是一定要做一次精彩的“情景再現”,這一刻的到來不能不讓我再次回想起整整半個月前,我和我的同事吳勇跟隨大陸居民赴台旅遊首發團的600多名遊客,同樣是乘坐周末包機,同樣是直飛台灣,同樣是展開深入行走的旅程。但從此,阿裏山和日月潭不再是書本裏的記憶,台北、高雄也不再是地圖上的名詞,還有所到之處台灣同胞真誠的笑臉和滾燙的熱情,雖然一路上有迎風冒雨,也有坎坷曲折,但是我的心情始終定格在起飛時那一片晴朗的天空上,而那正是陽光燦爛的記憶。
“《行走天下》小片花”
旁白:2008年7月4號,首發團第一天,晴空萬裏。早上7點,由海峽旅行社負責組團的28名北京遊客早早來到首都機場二號航站樓,接下來的整整10天,我們將朝夕相處,而且還是在一個大家都向往很久的地方——台灣。
說起即將開始的旅行,許多人都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
“采訪”
女團員:“特激動。”
記者:“是不是有夢想成真的感覺。”
女團員:“是的。”
記者:“那去台灣想看些什麼,想體會什麼。”
女團員:“風景啊,體會民情啊,和台灣同胞進行一下交流。”
男團員:“非常高興,能首次到台灣去,非常高興。”
記者:“一直就想去嗎?”
男團員:“對呀,因為這麼多年來了台灣一直……這次好,首發都能去,咱們觀光觀光台灣的景色。”
女團員:“阿裏山啊,日月潭啊,小學地理課本不就有嗎。”記者:“那今天感覺如何?”
女團員:“很興奮。其實台灣對於我們還是一個很神秘的地方。其實這麼多年了就一條海峽隔了兩岸,我覺得去看一看肯定就是讓我們更了解那個地方,實際上我們去也讓台灣人民更了解大陸。我覺得是兩重的意義吧,確實特興奮,而且是首發團,我們覺得特別幸運。”
旁白:因為是周末包機的首航,搭乘同一航班的不僅有來自大陸的首發團遊客,還有不少準備回家的台灣同胞,著名歌手周華健於不經意中成了北京朋友們感受台灣的第一道風景,這位陽光遊子也不失時機地抓緊推薦起自己的家鄉。
“采訪”
周華健:歡迎大家到台灣來,其實已經期盼了很久,今天很湊巧,剛好是可以坐上這個首航,我來的時候還是轉香港的,太棒了,我們那麼多熱情的兄弟姐妹們早就應該到台灣來了,今天終於開始了,以後期待會更多。現在隻有周末嗎,以後應該是一天八班的,台灣很好玩,是個好地方,我在那邊生活了二十幾年、三十年,我會證明給你們看,還不錯,歡迎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