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水泡越大,漲破的危險也就越大(3 / 3)

有一位商人,帶著兩袋大蒜,騎著馬,一路跋涉到了一個非常遙遠的地方。在那裏,人們從來沒有見過大蒜,更想不到世界上還有味道這麼好的東西,因此,他們用當地最熱情的方式款待了這位聰明的商人,臨別時還贈送了他兩袋金子作為酬謝。另一位商人聽說了這件事,心裏不禁為之一動,他想,大蔥的味道不也很好嗎?於是,他順著那條路,帶著大蔥到了那個地方。那裏的人們同樣沒有見過大蔥,甚至覺得大蔥的味道比大蒜的味道還要好,他們更加盛情地款待了商人,並且一致認為,用金子遠不能表達他們對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感激之情,於是他們決定贈給這位商人兩袋大蒜。

詭計點撥

第二個人看起來非常好笑,他不是自己去開辟一條道路,而是踏著前人的腳步去實踐自己的價值追求,結果換回了兩袋大蒜。當然,這種站在別人肩上取的成功的方式在很多領域都非常適用,比如科學、教育等,但是在商場上不一定適用。在商場上,一條新路子就是一個錢袋子,而步其後塵者雖然也能有所收獲,卻多為“大蒜”之類的殘羹冷炙,沒有多大油水。

有人說:“把握了先機,就是成功了一半。”這句話一點都不誇張。的確,在商場上成功的方法有很多種,但先機絕對是一條捷徑。因為此時競爭者不多,甚至沒有,利潤空間必然是最大的,而等到後麵大批人都趕上來之後,大家你爭我搶地占領市場,必然紛紛壓價,利潤就很低了。

因此,對為一個商人來說,尋找先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不過,要想真正抓住先機,首先要具備以下幾點素質:

1.獨具慧眼

成功的商人都有敏銳的直覺和判斷力以及獨到的眼光。事實上,這些都是經過長期的經驗累積而來。商機到處都有,但是你必須判斷哪個對你最為有利,哪個成功的概率最大。

2.勇於冒險

成功的商人都具有冒險精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成功需要膽識,光有才智而無冒險精神是不會成功的。

3.抓住時機

商業成功需要選對時機,但是選擇時機要恰到好處。太早投入,沒有市場;太晚投入,就會失去機會。

4.見好就收

把握成功的商機,要伺機而動。好運來時要攻,壞運來時要守。何時進、何時出,時機的把握對成敗影響很大。

地獄裏的石油——想賺錢,就別盲目地跟人瞎跑

盲目的投資,可能讓一個擁有億萬資產的商人血本無歸,這種盲目性往往來自從眾心理。反過來,在商場上也可以利用他人的從眾心理,實現自己的商業目標。

心理寓言

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參加會議,一進會議室,發現已經座無虛席,沒有地方落座,於是他靈機一動,大喊一聲:“地獄裏發現石油了!”

這一喊不要緊,天堂裏的石油大亨們紛紛向地獄跑去,很快天堂裏就隻剩下那位大亨了。

這時,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過去,莫非地獄裏真的發現石油了?於是,他也急匆匆地奔向地獄。

詭計點撥

讀完這則寓言之後,大家都會不由自主地嘲笑那個石油大亨的愚蠢,自己撒下的謊言最終連自己都騙了。事實上,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現實中的很多人往往和那個石油大亨一樣愚蠢,被一窩蜂的行為所左右。下麵以股票投資為例。

目前,在我國炒股票可以說已經成為一種全民性的活動。為什麼?因為股票能賺錢,很多人都因為炒股票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事實上,有更多的人因為炒股而傾家蕩產,但是人們看不到這些:反正大家都在買,賠了也不是我一個,再說,我那點錢算什麼?賠了也就賠了。要知道,投資是一種理性的行為,一不懂經濟,二不懂理財,甚至連股票究竟是怎麼回事都沒有弄明白,就敢跟著別人去炒股,這不就像寓言中的石油大亨一樣盲目、愚蠢嗎?

商業活動就是一種讓錢生錢的遊戲,這種遊戲最忌諱的就是盲目性。但在現實生活當中,最常見的就是商業投資的盲目性,並且這種盲目性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從眾心理。比如,聽別人說賣兒童玩具能賺錢,有些人便不顧客觀情況,盲目地投入,結果投資打了水漂。為什麼?因為兒童玩具確實能賺錢,但並不是所有的玩具都能賺錢,你需要專業的眼光。另外,還要有適合賣玩具的場所,如果所在地的顧客流根本沒有兒童,或者兒童很少,也不可能獲得成功。

由此可知,做生意必須杜絕從眾心理,要理性地分析市場,做出合理的決策。不過,換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利用從眾心理。在商業活動中,經常會有這樣的現象,即對於某種商品,不管需要與不需要,看到別人哄搶,自己也會跟著哄搶,甚至囤積。這便會形成搶購風。人們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商家利用這種心理,甚至可以使積壓很久的貨物迅速賣出去。

聰明的農夫——有時候,拉攏對手比打擊更有用

同行的競爭會使企業在壓力的作用下更加強大,同行企業的合作還可以構建出一個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心理寓言

有個地方以種南瓜聞名,這裏每年都要舉辦南瓜品種大賽。有一個農夫,成績非常優異,幾乎每年都是冠軍得主。然而奇怪的是,他每次得獎之後都會在街坊鄰居之間分送得獎的種子,毫不吝惜。

有一位鄰居很驚訝,就問他:“你的獎項得來不易,每季都看你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進行品種改良,為什麼還這麼慷慨地將種子送給我們呢?難道你不怕我們的南瓜品種因此而越超你嗎?”

這位農夫微微一笑,說道:“我將種子分送給大家,其實也是幫助自己!”原來,家家戶戶的田地都比鄰相連。如果農夫將得獎的種子分送給鄰居,鄰居們就能改良他們的南瓜品種,也可以避免蜜蜂在傳遞花粉的過程中,將鄰近的較差品種的花粉汙染了自己的品種,這樣農夫才能夠專心致力於品種的改良。相反,如果農夫將得獎的種子私藏,就必須在防範外來花粉方麵大費周折。

詭計點撥

在商場上,自古就有“同行是冤家”的說法,之所以會這樣,主要因為同行之間往往會進行市場爭奪,你生意好了,必然會影響到我的生意,如果我想讓自己的生意更好,就得想方設法搞壞你的生意。

曾經炒得火熱的“移動門事件”,正是在這種“同行是冤家”思想的趨動下形成的。某些地區的移動分公司,為了爭奪市場分額,采取不正當的競爭手段,幹擾電信公司的信號,造成許多電信用戶出現手機信號不通或不穩定的狀況。結果,事件被曝光之後,移動的信譽度直線下降,甚至引起了許多移動老客戶的不滿。可以說,這樣的行為是得不償失的。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在商業活動中,實際上是一種“你好,我也好”的雙贏關係,隻有鄰居的種子優良了,才不會讓劣等的花粉汙染自己的品種,也就不用費盡心機去防範鄰居的花粉了。這樣的經營思路才是最聰明的。試想,反過來會怎麼樣呢?我們用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告訴大家。

在一條街上,有好幾家餐館,生意都非常紅火。然而,其中一家的老板卻不甘心,他總覺得別人搶了自己的生意,如果把其他幾家都擠走,自己的生意必然會更好。於是,他就想盡方法排擠對方。因為這家人在本地非常有勢力,幾經努力,終於,整條街上隻剩下他一家餐館了。然而,讓人奇怪的是,這家餐館的生意不僅沒有更好,反而越來越差,最後也關張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其他幾家餐館都在的時候,這裏形成了一條頗有名氣的小吃街,很多人都是慕名而來,因而客流量非常大,各家的生意也都很好。然而,隻剩下這一家之後,人們覺得沒什麼意思,也就不再來了,客流量當然也就越來越少。

由此可見,同行不一定就是冤家,如果一個人隻講競爭、不講合作的話,就會陷入孤軍奮戰的困窘之境。反之,如果別的同行參與競爭,不僅會在壓力的推動下使自己更加強大,還可以幾家一起開拓出一片更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