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做生意要見好就收,適可而止,不要指望每一筆買賣都讓自己賺得盆滿缽滿,否則最終不僅可能賺不到錢,還可能把老本都搭進去,到時候將悔之晚矣。
鄰居的妻子——最大的危險不是眼前的目標,而是背後的敵人
在商戰中,我們不能總是盯住眼前的敵人,要學會“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要知道,最危險的敵人往往站在你的身後。
心理寓言
一個國王經常覬覦臨近的國家,總想占領它。
有一天,國王決定發兵攻打鄰國,與大臣們商量。大家都不敢有異議,隻有一個大臣仰天大笑。
國王便問他為何仰天大笑,他說:“我想起了我的鄰居,所以忍不住發笑。”
國王問:“為什麼?”
他說:“有一天,我的鄰居送妻子回娘家,在半路上看到一個漂亮的婦女在田裏鋤草,就按捺不住去和鋤草的婦女搭訕。可是當他回頭看自己的妻子時,發現竟然也有人正在勾引她。難道這不令人感到可笑嗎?”
國王聽了之後,領悟了他所說的話中之意,打消了進攻鄰國的念頭。果然,不久後就有敵人入侵他的國家。
詭計點撥
我們都聽說過“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講的是螳螂一心一意地盯著蟬,想要飽餐一頓,卻沒有想到身後還有一隻黃雀正覬覦著自己。其實這和“鄰居的妻子”講的是一個道理,都是提醒我們不要總是盯著眼前的獵物,要學會“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以防自己成為別人的獵物。這種思想運用到商場中,就是不要總是與眼前的商業對手較勁,一心要置之死地而後快,而是要善於發現潛在的威脅,否則就有可能在與對方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被作壁上觀的第三者白撿個便宜。
事實上,真正的商業高手就是“螳螂捕蟬”中的黃雀,“鷸蚌相爭”中的漁翁,要學會不動聲色,以靜製動,這樣才能夠出奇製勝。比如,在電視劇《大染坊》中有一個案例,上海的林家為了搶占北方市場,與天津的開埠印染廠爭得不可開交,並且決定擠掉開埠之後立即向陳六子的宏巨染廠下手。這時候,開埠向宏巨求援,一開始陳六子不動生色,而是等到兩家都元氣大傷的時候,突然降價。這樣一來,既打擊了林家,也把開埠給擠垮了。結果,陳六子順理成章地低價收購了開埠,轉而又將林家打得落花流水。
這在個故事中,開埠染廠實際上就扮演了寓言中鄰居的角色,他隻把眼光盯在對手林家身上,卻沒有提防宏巨的陳六子,結果被陳六子一口吞掉了。從這個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商場中爭戰的複雜性,因此不要隻是盯著眼前的敵人,要學會“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要學會以靜製動,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龍蝦與寄居蟹——不是沒有商機,隻是沒有零風險的商機
在商場上,風險和回報往往是成正比的,不敢冒任何風險,也就不會有任何回報。因此,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商人,必須超越自己,勇敢地走出去。
心理寓言
有一天,龍蝦與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見龍蝦正把自己的硬殼脫掉,露出嬌嫩的身軀,就非常緊張地說:“龍蝦,你怎麼可以把唯一保護自己身軀的硬殼也放棄呢?難道你不怕有大魚一口把你吃掉嗎?以你現在的情況來看,連急流也會把你衝到岩石上去,到時你不死才怪呢!”
龍蝦氣定神閑地回答:“謝謝你的關心,但是你不了解,我們龍蝦每次成長都必須先脫掉舊殼,才能生長出更堅固的外殼。現在麵對危險,隻是為了將來發展得更好而做的準備。”
寄居蟹細心思量:自己整天隻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沒有想過如何令自己成長得更強壯,整天隻活在別人的蔭庇之下,難怪永遠都得不到發展。
詭計點撥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像寄居蟹一樣,不願冒任何風險,而是一味尋找庇護,結果像寄居蟹一樣得不到任何發展。要知道,不願冒任何風險就如同在人生的競技場上棄權,縱然逃避了痛苦和悲傷,但也失去了學習、改變、成長和發展的機會。一個人要想真正有所成就,就必須有勇氣,敢於冒風險。隻要稍加觀察,你就會發現,那些比你成功的人不一定比你“會”做,也許隻是更有勇氣,比你“敢”做。
從事商業活動就像做人一樣,不敢擔風險是絲毫沒有前途的。在商場上,有這樣一個規律:商業利潤往往與風險是成正比的。風險越大,利潤也就越大。一般來說,最受市場青睞的往往是那些敢於冒風險,有勇氣抓住稍縱即逝的市場機會的企業;而最容易成功的,也往往是那些一旦看準就大膽行動的創業者。
其實,很多事情一般人都會做,關鍵問題是敢不敢做。例如,商品代購需要很大的投資風險,更多的人因為太過聰明,對於這個時機後麵會發生的不利因素看得過於一清二楚,反而因為害怕風險而不敢去冒險,也就白白失去了獲得成功的機會。
當然,敢於冒險並不是賭博,也不是碰運氣。真正的勇氣是積極主動地進取,是一種魄力,而非不管結果如何,先做起來再說。勇氣還需要與理智、謹慎以及智慧結合起來,才能從風險中獲益。
總之,從風險中獲益,從不平衡中找到最有價值的利益,這才是一個聰明的商家。真正的勇氣是積極主動的進攻,這是一種魄力。努力抓住商機,企業才能獲得不斷發展的動力。
農夫陪審團——成功談判來自對方的底線,而不是自己的底線
在商業談判過程中,我們與其考慮自己讓步的底線,倒不如挖空心思找到對方的底線,抓住這一點,就能在談判過程中“得寸進尺”,無往而不利。
心理寓言
在美國某鄉鎮,有一個由12個農夫組成的陪審團。在一次案件的審理中,陪審團中的11個人認定被告有罪,而另一個人則表示了不同看法,認為被告無罪。
由於陪審團的判決隻有在其所有成員一致通過的情況下才能成立,於是陪審團中這11個成員花了將近一天的時間勸說不同意者改變初衷。這時,忽然天空烏雲密布,一場大雨就要來臨,那11個農夫全都急著要在大雨之前趕回去,收回曬在外麵的幹草。可是,持不同意見的人仍然不為所動,那11個農夫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立場開始動搖了。
最後,隨著“轟隆”一聲雷鳴,11個農夫再也等不下去了,轉而一致投票讚成那個農夫的意見,宣判被告無罪。
詭計點撥
在商業活動中,談判是最傷神的一件事情,雙方都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唇槍舌劍,互不相讓,這樣很容易使談判陷入僵局。遇到這種情況,很多談判高手都會冥思苦想如何破局,還會考慮到讓步的底線。這個故事則告訴我們,考慮自己的底線,還不如考慮對方的底線。
1個農夫為什麼能夠戰勝11個農夫?原因很簡單,因為這11個農夫都想在大雨之前回家收幹草,對他們來說,收幹草這件事比評判一個不相幹的人有罪無罪重要得多。同樣,在商業談判過程中,我們首先要考慮對方的目標是什麼,對他們來說什麼更重要,那麼不重要的地方就會做出讓步。當然,商業談判與陪審團並不是一回事,因為商業談判談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而陪審團成員往往是與案件沒有利害關係的人。但是,我們也可以把談判者與其所代表的企業的利益區分開。 一般來說,談判者不僅受到談判對手的壓力,還會受到上級的壓力,尤其是時間的壓力,在這種壓力之下,談判者往往會做出很大程度的讓步。這也就是為什麼談判到了最後期限或是臨近期限才能完成。知道了對方的底線,我們就可以巧妙地利用這一點,達到自己的談判目的。
金子與大蒜——在商場中,最大利潤的創造者叫“先機”
商場中往往是這樣,你搶先一步,占盡先機,得到的是金子,而你步人後塵,得到的可能就是大蒜。
心理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