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要想釣到魚,就要像魚一樣思考(1 / 3)

——營銷中的心理詭計

營銷是一種銷售員與顧客之間的心理博弈。一個不懂得魚的心思的漁夫,是不可能釣到魚的;同樣,一個不懂得顧客心理的銷售員,是不可能把商品推銷給顧客的。因此,如果你想成為一名成功的銷售員,就必須挖空心思,探究出顧客的心理需求,這樣你就可以有的放矢,順利突破消費者的心理防線,使交易輕鬆完成。

駝鹿與毒麵具——尋找市場不如製造市場

最高明的營銷手段,不是去乞求顧客買你的東西,而是要讓顧客需要你的東西。這種創新思路往往能夠帶來市場需求,獲得的利潤自然異常豐厚。

心理寓言

有一個推銷員,他以能夠賣出任何東西而出名。他已經賣給過牙醫一支牙刷,賣給過麵包師一個麵包,賣給過瞎子一台電視機。但他的朋友對他說:“隻有賣給駝鹿一個防毒麵具,你才算是一個優秀的推銷員。”

於是,這位推銷員不遠千裏來到北方,那裏是一片隻有駝鹿居住的森林。

“您好!”他對遇到的第一隻駝鹿說,“您一定需要一個防毒麵具。”

“這裏的空氣這樣清新,我要它幹什麼?”駝鹿說。

“現在每個人都有一個防毒麵具。”

“真遺憾,可我並不需要。”

“您稍候,”推銷員說,“您已經需要一個了。”說著,他便開始在駝鹿居住的林地中央建造一座工廠。

“你真是發瘋了!”他的朋友說。

“不,我隻是想賣給駝鹿一個防毒麵具。”推銷員說。

當工廠建成後,許多有毒的廢氣從大煙囪中滾滾而出。

不久,駝鹿就來到推銷員處對他說:“現在我需要一個防毒麵具了。”

“這正是我想的。”推銷員說著,便賣給了駝鹿一個防毒麵具。“真是個好東西啊!”推銷員興奮地說。

駝鹿說:“別的駝鹿現在也需要防毒麵具,你還有嗎?”

“你真走運,我還有成千上萬個。”

“可是你的工廠裏生產什麼呢?”駝鹿好奇地問。

“防毒麵具。”推銷員興奮而又簡潔地回答。

詭計點撥

分析這則寓言,就推銷員本身的行為來說,並不值得我們提倡,因為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毀壞了整片森林的環境。但是,就推銷員的營銷思路來說,卻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沒有費盡心機地去說服顧客——駝鹿來買自己的防毒麵具,而是通過建造工廠製造了防毒麵具的市場需求,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工廠本身生產的就是防毒麵具,這就將生產與營銷完美地統一起來,最終創造出豐厚利潤。

其實,這個故事向我們提供了一個營銷思路:不要乞求顧客買你的東西,而要讓顧客需要你的東西。這種思路可以廣泛應用於各種領域的營銷活動中。比如,我們都聽過一個關於推銷鞋子的故事:有兩個推銷員,到了一個從來不穿鞋子的島國,結果一個推銷員向老板拍了一封電報:“上帝呀,這裏的人從不穿鞋子,有誰還會買鞋子?我明天就回去。”而另一個推銷員則向國內公司總部拍了一封電報說:“太好了!這裏的人都不穿鞋。我決定把家搬來,在此長期駐紮下去!”兩年後,這裏的人都穿上了鞋子。沒有人穿鞋子,並不代表這裏的人不需要穿鞋子,隻要你告訴他們穿鞋子的好處,自然而然就會形成廣闊的市場需求。可以說,這種創新思路所帶來的效益,往往比遵循傳統套路要多得多。

銀狐與獵狗的競爭——銷售隻是方式,賺錢才是目的

價格競爭隻是營銷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聰明的銷售者懂得找準自己商品的市場定位,以品質取勝,而不是以價格取勝。

心理寓言

在動物世界,有兩個皮衣製造高手,一個是獵狗,一個是銀狐,前者生產狗皮大衣,後者生產狐皮大衣。

有一年冬天,獵狗和銀狐同時推出一批皮衣。銀狐生產的皮衣,無論用料、款式還是做工,都在獵狗生產的皮衣之上。但由於獵狗采取的是低價策略,皮衣一上市,就引起搶購熱潮。獵狗的皮衣店前,隨時都擠滿了顧客。銀狐的皮衣店前,卻冷冷清清。

銀狐看到獵狗生意那麼火,心中十分著急,一氣之下,也來個低價策略。第二天,它把所有狐皮大衣的價格降到獵狗的狗皮大衣之下,這樣一來,所有的顧客都被吸引過來了,輪到銀狐門前熱鬧了。獵狗也不甘示弱,它也開始降價,並且是把所有價格一下子降到銀狐的狐皮大衣的一半。

獵狗的這一著棋把銀狐激怒了,它開始了第二次降價,讓自己的皮衣價格再次低於獵狗皮衣的價格。而出乎意料的是,獵狗再也沒有降價,並且宣布休業。

在三天時間裏,銀狐賣空了所有庫存。但這時,銀狐的財務經理跑來報告,由於虧損嚴重,資不抵債,生產已經無法繼續了。僅僅幾天的時間,銀狐的皮衣工廠就垮掉了。

這時,獵狗的皮衣店重新開張,由於是獨家經營,獵狗把所有的價格又恢複到最初的水平,讓銀狐眼睜睜地看著它大賺鈔票。

詭計點撥

在市場經濟中,價格競爭是經濟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一種商品的生產力提高了,利潤空間就會大大增加,從而導致大量資本的投入,造成買方市場,商家隻有通過降價才能夠爭取更多的消費者,在競爭中勝出。然而,降價的前提是生產力的提高,這樣降價之後才能有利潤,不能盲目競爭,以致忽略商業的終極目標——贏利。在這則寓言中,銀狐正是犯了盲目降價的錯誤,使商品的售價低於成本,最終導致破產。

另外,銀狐在與獵狗的競爭中還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即放棄了自己的市場定位。銀狐的皮衣在用料、款式和做工上都獨具特色,與獵狗的皮衣相比,本來應該高價位路線,然而銀狐放棄了自己的競爭優勢,加入價格競爭當中,使消費者在過多關注價格的同時,幾乎忽略了它的皮衣是狐皮做的,甚至還會讓消費者產生這樣的誤解:這狐皮是假的! 這可真是得不償失了。

因此,我們在營銷過程中,必須抓住產品的特色,找準自己的市場定位,這樣才能避開價格戰的泥潭。

總之,作為一個營銷者,必須懂得價格競爭隻是一個過渡,而非核心競爭手段,真正帶給消費者利益的是品質,而不是價格,盲目的價格戰必然會造成惡劣的後果。

大象賣玉的詭計——有人喜歡多花錢,那就投其所好

生活中有一種奇怪的消費現象,同樣的商品往往是標價高的更容易出手。為什麼會這樣呢?實際上,這是消費者的一種虛榮心理。作為一個經營者,我們為什麼不好好利用一下這種心理呢?

心理寓言

一家玉器店,位置正好在某著名的旅遊勝地。一天,大象先生讓營業員百靈把兩對相同的玉鐲標上不同的價格出售,其中一對標價200元,一對標價500元。百靈覺得很奇怪,就問老板:“同樣的東西,誰會多花300元錢去買?500元的那副能賣得出去嗎?”大象先生隻是笑而不答。

不一會兒,一群遊客走了進來,大家開始挑選自己喜歡的商品。一位孔雀小姐拿起那兩對手鐲,比較來,比較去。營業員百靈也不知說什麼好,幹脆不予介紹。看了一會兒,那位孔雀小姐說:“這對500元的手鐲我買了,給我包起來。”

這時,有一個同伴說:“這對看起來和那對200元的沒啥區別。”

孔雀小姐看了同伴一眼,自信地說:“有區別,質地不一樣。”

顧客走後,大象先生對營業員說:“怎麼樣?”

百靈說:“她為啥要買500元一對的?這不是明擺著當冤大頭嗎?”

大象先生說:“我也不知道為啥,反正我知道願意當冤大頭的人還真不少!”

詭計點撥

為什麼標價越高,購買的人越多?這一現象引起了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凡勃倫的注意,他在其著作《有閑階級論》中探討研究了這個問題。因此這一現象——價格越高越好賣,被稱為凡勃倫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