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不和諧的音符總是最先被剔除(3 / 3)

穴鳥學鷹——不能勝任的工作,最好留給別人

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見識也不同,在工作中眼高手低,以己之短來比人之長,結果必然是得不償失,無功而返。

心理寓言

在蒼茫的大草原上,牧羊人養著一大群綿羊。一天,一隻凶猛的鷹飛過來,提起一隻小羊羔飛向遠方。

有一隻穴鳥,見到老鷹能飛起來把羔羊抓走,感到非常眼饞,心想:“鷹這小子太走運了,晚上又能美餐一頓羊肉了。既然老鷹可以這樣,為什麼我不可以呢?我也要頓頓吃羊肉,再也不要吃鷹剩下的殘羹冷炙了。”

於是,穴鳥學著鷹的樣子,一個俯衝撲到一隻羊身上,用力上提。但它馬上發現,無論自己怎麼努力,這隻羊都紋絲不動。與此同時,更可怕的事情發生了——牧羊人發現了它,正朝它一步一步走來。

穴鳥想要放開“計劃中的美食”逃跑,爪子卻被羊毛纏住了,無論它怎麼掙紮,也飛不起來。牧羊人走過來,把它捉住了。

穴鳥歎息說:“本想抓一隻羊來吃,卻一不小心被你抓到了,真是倒黴啊!”

牧人笑著說:“你有力量提起一隻羊嗎?你明明就是一隻穴鳥,卻還自以為是鷹,還想吃羊肉呢!”

詭計點撥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在工作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能力有高低,學識也有差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都應根據自身的情況幹好分內的事,不要眼高手低,否則就會像穴鳥一樣,自食苦果。

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有這樣一類人,在某一方麵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得到了領導的肯定,便飄飄然了,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貿然地嚐試自己陌生的領域,結果吃了大虧。古人雲 “自知者明”,一個真正了解自己的人,能夠更好地規劃自己的發展方向,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到極致。比如,一個軟件開發專家不能因為在專業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就覺得自己做領導也是一把好手,而一個修汽車的人也不能跑去修飛機。另外,即使做同一份工作,也分不同的領域,沒有一定的經驗累積就貿然上手,必然會無功而返。比如同樣是拍電影,場景、製片、編劇、導演,都各有各的長處,如果相互調換,做導演的去布景,做製片的寫劇本,做編劇的去找資金,做場景的去導戲,必然會亂成一鍋粥。

總之,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具體的能力,自信是必需的,但自負和自大對個人的發展非常不利。所以,我們無論做什麼工作,在做之前都應首先想一想自己能不能勝任。

灰兔脫險——對手之間不能隻是競爭,還要懂得合作

在公司內部,有些人可能是你的競爭對手,但在工作過程中,除了競爭之外,更多的還是要相互合作,最終將工作順利完成,而不要因競爭而互相猜疑,影響工作進度。

心理寓言

灰兔在山坡上玩,發現狼、豺、狐狸鬼鬼祟祟地向自己走來,便急忙鑽到自己的洞穴中避難。

灰兔的洞一共有三個不同方向的出口,為的是在情況危急時能從安全的洞口撤退。今天,狼、豺、狐狸聯合起來對付灰兔,它們分別把守一個出口,把灰免圍困在洞穴中。

狼用它那沙啞的嗓子對著洞中喊道:“灰兔你聽著,三個出口我們都把守著,你逃不了啦,還是自己走出來吧。不然我們就要用煙熏了,還要把水灌進去!”

灰兔想,這樣一直困在洞裏也不是個辦法,如果它們真的用煙熏、用水灌,情況就更加不妙。忽然,灰兔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妙計。它來到狐狸把守的洞口,對著洞外拚命地尖叫,就像被抓住後發出的絕望慘叫聲。

狼和豺聽到灰兔的尖叫聲,以為是灰兔被狐狸抓住了。它們擔心狐狸抓到灰兔後獨自享用,就不約而同地飛奔到狐狸那裏,想向狐狸要回屬於自己的一份。聚到一起後,狼、豺、狐狸忽然意識到灰兔可能是用聲東擊西之計時,急忙又回到各自把守的洞口繼續把守。它們哪裏知道,灰兔趁剛才狼到狐狸那裏去的時候,早已飛奔出來,躲到了安全的地方。

灰兔把自己脫險的經過告訴了刺蝟,刺蝟說:“你真聰明,你是怎麼想出這個妙計來的呢?”灰兔說:“因為我知道,狼、豺、狐狸雖然結夥前來對付我,但它們都有貪婪的本性,而且互不信任,各懷鬼胎,我正是利用了這一點。”

詭計點撥

信任是合作的基礎,信賴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情誼,良好的合作精神是成功的鋪墊。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需要合作精神。一個人能力再強、工作再出色,也不能離開團隊這個大壞境。對於合作夥伴,可能彼此間本身就是競爭對手,但在合作過程中一定不要因競爭而影響工作進程,否則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狼、豺、狐狸三者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抓到灰兔,但是它們各存私心,搞內部競爭,互不信任。灰兔正是抓住了它們貪婪、互不信任的本性,使用聲東擊西計謀,將它們引開,成功脫險。因此一個團隊要互相信任、團結協作,否則就會像狼、豺、狐狸一樣,落得一場空。

在團隊建設中,一定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氛圍,這是成功團隊的一大特征。沒有信任的團隊,是無法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在競爭中,他們總會被對手找到漏洞,然後被各個擊破,落得失敗的下場。對自己充滿信心,對夥伴充滿信心,用團結迎接所有的挑戰,你就抓住了成功的先機。

驢子換主人——跳槽有計劃,別為了跳槽而跳槽

跳槽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自己,不要陷入心理誤區,導致越跳越糟,最終像愚蠢的驢子一樣,把自己逼得走投無路。

心理寓言

有一隻驢子,最初是屬於一個藥商的。由於藥商給它很少的食物和很多的工作,驢子便向丘比特請求,讓它從現在的勞役中釋放出來,並給它另外找一個主人。丘比特警告他,它會後悔這樣的請求,但驢子堅持要離開藥商,於是藥商將驢子賣給了一個磚瓦匠。磚瓦場上的工作比原來更辛苦,驢子的負擔比過去更重了,它又去請求更換主人。丘比特告訴它,這是他最一次答應它的請求,驢子同意了。結果,磚瓦匠把驢子賣給了一個製皮匠。驢子發現它陷入了更壞的情況,明白了主人的職業後,悲哀地說:“我被先前任何一個主人餓死或者折磨死,總比我現在這個主人好些。我現在這個主人,要剝我的皮賺錢呢!”

詭計點撥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跳槽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已經成為家常便飯,有不少人每年都會跳上幾次。然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跳槽都是非常盲目的,最終不僅沒有“人往高處走”,反而“水往低處流”了,就像可憐的驢子,一步一步走到了被剝皮賺錢的地步。

一般來說,跳槽不成功主要是陷入了以下心理誤區:

1.衝動心理

有些人由於一些突發事件決意要離開現單位,他們往往抱有“不管新工作如何,先離開這裏再說”的想法,全然不顧所付出的代價。這就造成他們在挑選新單位時顯得過於急切。

2.盲從心理

有些人選擇工作並非根據自己的興趣及個人能力特點,而是隨波逐流,哪種行業熱門就轉向哪種行業。

3.攀比心理

擇業時以別人的工作為標準,想方設法為自己找一個符合此標準的職業。

俗話說:“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不管是哪種心理誤區,你在跳槽之前都必須明白,跳槽後麵對的是一個新的環境,你得重新起步,過去積累的資源與經驗可能用上一點,也可能一點都用不上。另外,頻繁跳槽的人也不會得到領導的信任,他會覺得你非常浮躁,就不會讓你擔任重要的職位,這樣可能促使你再次跳槽,一步一步走下去,形成惡性循環。當然,如果你經過理性的分析,發現現在的職位確實不適合你,而同時又有一個很好的機會,也要緊緊抓住它,不能因為對新工作的恐懼而猶豫,從而錯過時機。

總之,跳槽是為了更好地發展,不能盲目地為了跳槽而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