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C有著殺人、詐騙和拐賣人口的種種劣跡,並確為事實,但是她自己卻認為她隻是在“除暴安良、劫富濟貧”。她認為自己不該被判刑,至少不該被判這麼重的刑罰。而且她也很不願意和其他罪犯待在一起,用她自己的話說,其他被抓進來的人都是社會上混的,是人渣,而她自己則是江姐一樣的人物。所以她曾在服刑期間試圖越獄,並且還曾成功地越過高牆,但在十二小時內就被監獄人員抓了回來。但這並不妨礙她做繼續逃跑的努力。她為了離開監獄,還自導自演了一出自殺的戲碼,試圖騙過獄警,讓他們相信自己有抑鬱症,並且患有一定的精神障礙。她向監獄的工作人員和在監獄裏服刑的罪犯一遍遍哭訴自己童年的慘痛經曆,包括患有精神疾病的母親是如何瘋癲和賭徒父親在輸錢醉酒之後如何對她進行毒打,還有她的男友是如何背叛她,讓她痛不欲生,而這些痛苦的過往讓她再也沒有生活的勇氣了。監獄的工作人員幾乎被她騙了,還有不少人對她的遭遇越來越同情,也認為對她的量刑偏重了些,該給予減刑。監獄工作人員不得已請心理醫生來對她的心理情況進行測評,最開始的時候,谘詢師也被她欺騙了,認為她是因為從小受到嚴重的心理創傷而導致日後的行為問題,並且她在自我成長和發展上是有要求的,心理谘詢和治療會對她產生良好的影響和作用。但當谘詢師了解了更多的信息時,結合她的行為,谘詢師開始質疑她的陳述,這個時候C又表現出了她具有攻擊性的一麵。谘詢師最終認為她重複地對谘詢師和監獄相關人員進行欺騙和操縱,她期望能夠控製別人的想法,並利用這些人,包括以心理治療的名義來逃避法律的製裁和自己的責任。
這就是具有反社會型人格的人。他們有時還聲稱自己受過嚴重的心理創傷,是因為這些早期惡性的經曆才讓自己變得異常。確實,我們承認包括人格障礙在內的一些變態心理的形成,都很有可能是因為患者在人生早期經曆過心理創傷所導致的。但是,對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患者,這個借口通常是不成立的。相反,他們往往才是造成別人心理創傷的人。
你或許聽到過一些變態殺人狂的例子,看到一些人犯罪的手法極其凶殘、行為令人發指的時候,你也會忍不住罵一句“這人真是變態”。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和犯罪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係。實際上,關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精神病態、犯罪三者之間的關係,我們隻能說他們之間互有重疊,卻不能說他們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因果聯係。《三國演義》裏,諸葛亮殺了魏延,在給大家的官方說法裏是因為魏延天生反骨,留不得。且不討論孔明到底是為什麼做的這個決定,也不評論他這個決定的是非功過。但就一點,有反骨就一定會反嗎?這一點恐怕在當時那個年代也沒有那麼確定吧。其實,我們也可以把“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看成是人的“腦後反骨”,但是有這個“反骨”的人並不一定就和犯罪有什麼必然的關係。很明顯,很多罪犯並不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患者,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人也未必就會走到觸犯法律的那一步。隻是,他們之間的相關性確實存在。
怎樣判斷是否有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下麵我將引用一些在美國測試罪犯心理的試題和相關的解釋,但並不會詳細分析到底這些測試是如何應用,並幫助警方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為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或者其他心理和精神方麵的問題,也不會去探討其中反社會型人格和犯罪到底是如何聯係的。說到底,這部分是為了娛樂的,所以,即便你真的猜中了原委,也不必完全當真,認為自己就具有變態殺人狂的潛質了。
請聽第一題:
一位醫生在日常的外科手術結束後,正準備下班回家。在他出醫院的時候買了一條活魚帶回家。第二天,一名警察死於醫生家裏,那條魚還活生生的在水池裏遊,請問為什麼?
提示關鍵詞:外科手術,活魚,警察。
請聽第二題:
一名職業作家在一個禮拜前買下一棟木屋,並到該木屋度假,卻在第三天被人發現死在屋內,死亡時間不明。調查後發現以下線索:男子被凍死並且神態安詳。桌上有一張蜜月行程表,上麵注明第二天的行程是滑雪和打獵,背麵寫著:依然愛你。旁邊還有大半杯咖啡。抽屜裏有500元現金、一部手機和一袋剛開封的袋裝咖啡。垃圾桶內發現十幾個煙頭。最後結案該男子死於謀殺,請問為什麼?
提示關鍵詞:郊區木屋,行程表,咖啡。
怎麼樣?有答案了嗎?請盡情發揮想象。
接下來就是揭曉答案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