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人格障礙會有多大的影響呢?通常來講,人格障礙是會導致患者自身的痛苦,或者造成患者某一個方麵的社會功能的損傷。比如患有表演型人格障礙的人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如果得不到讚美,他們會難過、憤怒,非常痛苦。再來設想一下,如果你身邊出現了一個表演型人格障礙的患者,你是否願意和他真誠的交往,並且長期保持著親密的關係呢?你會猶豫一下,然後回答不會,是嗎?現實中就是這樣,根據對表演型人格障礙患者的了解和他們自己的陳述,他們通常並沒有知心的好朋友,因為周圍人覺得他們過於誇張和虛假。既然是這樣,表演型人格障礙的患者的人際關係可想而知。僅從這個層麵來講,他們已經喪失,至少是損傷了一部分的社會功能了。也就是說,即使患有表演型人格障礙的人是沒有威脅的,但他們依舊無法進行正常的社會生活。同時,因為人格是一個人一種一貫性的表現,人格包含了他慣有的思維模式,那麼患有人格障礙的人的一些不適應會擴散影響到生活的各個方麵,所以患有人格障礙的人也有很大的幾率同時患有其他心理障礙。
有些時候,人格障礙即使不會讓患者自己感覺到痛苦和不適應,也會對其他人造成傷害。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就是這一類的典型。關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介紹,以及這種人格障礙和犯罪心理學的聯係,我們會單獨來介紹。
在關於人格障礙的這一部分的介紹中,我們會談到幾種人格障礙,但是涉及到這些人格障礙的治療方麵會介紹的比較簡略。是因為人格障礙的複雜性和它在一個人的一生中的長期存在性,也因為人格障礙很容易和其他變態心理同時出現。通常來說,人格障礙在一個人的童年或者青少年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之後會一直伴隨,到青年和中年時由於外界事件的引發,會變得嚴重,有些會一直延續至老年。這使得人格障礙的治療變得更加棘手。臨床上對於人格障礙的治療效果並不十分樂觀。
“見人就回避”——容易受傷的心靈
下麵的時間,讓我們先放下比較“人來瘋”的表演型人格障礙的話題,來看一種在表現形式上與其完全相反的異常心理——回避型人格障礙。如果說表演型人格障礙是“見人就表演”的話,那麼,回避型人格障礙就是“見人就回避”。回避型人格障礙的患者不僅刻意回避陌生人,有時候他們對於十分熟悉和親近的人也會回避。並且他們的回避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想進行社交活動、不希望獲得友誼或者親情,他們是因為怕才會回避。怕什麼呢?怕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出醜,更怕在這個過程中失敗。被別人批評或是被別人拒絕對他們來講是件十分嚴重的事情,足以讓他們再不和這個人接觸。回避型人格障礙患者對於他人負麵評價的敏感程度超乎你的想象,有些這個類型的患者甚至因為在校園中見到同學沒有跟他說“你好”,而認為這個同學在心裏討厭自己。而與此同時,回避型人格障礙患者雖然在生活中回避大多數人,但他們對於他們自己所信賴的極少數的幾個人卻是極端依賴。
雖然回避型人格障礙的外在表現和表演型人格障礙截然相反,但是,能夠誘發這兩種人格障礙的因素卻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看了下麵這個回避型人格障礙的案例,你會比較方便理解。
A是個二十四歲的男生,大學剛剛畢業。與別人呼朋喚友或是風花雪月的大學生活不同,在他整整四年的大學時光中,他沒有一個可以稱為兄弟級別的朋友,甚至說,他根本就沒有朋友。看到同學們在一起談天說地,他也很想加入,但是他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害怕自己說出的話受到別人的嘲笑,這樣一想,他又不想說話了。時間久了,他覺得自己已經完全沒有能力加入社交活動了。他經常覺得自己的生活很痛苦,自己很孤獨。他的回憶中最難過的事情是他記得小時候常常被父母藏到大衣櫃裏,因為他是超生的,怕被查出來後罰款。也是這件事,讓他從小覺得自己是不被歡迎的,經常覺得很自卑。
你從中發現了什麼?是的,和表演型人格障礙類似,回避型人格障礙的形成也和其家庭、早期的經曆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所以對於回避型人格障礙的治療效果,也不能抱有過高的期望。根據現在的研究和治療經驗來看,對回避型人格障礙的患者進行社交技巧的指導和對他們焦慮情緒的緩解,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生活就是一團亂麻——邊緣型人格障礙
下麵我們將接觸另外一種人格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