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我要瘦成一道閃電——神經性厭食症(2)(1 / 3)

言言:我不是有毅力,是真的覺得食物對我來說就像惡魔一樣,特別討厭。所以我覺得不碰它不吃它還能變瘦是特別好的事情。人們總管我叫厭食症,我才不覺得自己有病呢!這樣挺好的啊,越來越瘦,還能遠離那些惡心的食物,真的很不錯啊。

包包:反正跟你說不清,你是永遠也不能懂得我對食物的那種渴望啊。每次暴食完我都是非常痛苦,覺得自己這個暴食症確實是病,需要治療。

筆者:其實把你們兩個都看作是進食障礙的一種是有道理的。言言啊,你幫我填一份小測試,看看你是不是有以下這些症狀:皮膚幹燥、非常怕冷、閉經、性功能減退、乳房萎縮、低血糖、經常感冒。

言言:(情緒煩躁)沒有,就是沒有,什麼也沒有!

包包:(攤手)大媽你看,她這麼說,你就知道,這些症狀全中!

言言:你也好不到哪兒去!大臉黑牙的家夥!

筆者:好啦,你們就別五十步笑百步。所以說,不管是暴食還是厭食,其實對身體都是非常大的傷害呢。言言,你也要注意了,有研究表明,如果不積極接受治療,你的死亡率會高達5%~20%!這個比例非常嚇人的!

包包:是啊,我們兩個其實經常這樣,互相吵鬧,然後心情也比較焦慮和低落,有時候特別不願意見別人,還經常失眠。

言言:包包,我有時候想,咱們活著也沒什麼意思,要不自殺吧。

包包:其實我也經常冒出這種念頭。

筆者:千萬不要這樣!其實我們有許多方法能進行很好的治療的,隻要你們積極地配合醫生,我相信總會看到希望的!

言言:但願如此吧。

采訪工作告一段落,我們通過和包包、言言的交流,也比較清晰地了解了神經性暴食症和神經性厭食症的主要相同點和不同點,下麵就總結一下吧。

相同點

對身材和體重過分關注,都認為自己的身材不夠完美;

都有過節食減肥的經曆;

性格都比較偏抑鬱、易焦慮、害怕與人交往,有自殺傾向;

死亡率都非常高。

不同點

暴食症患者通常知道暴食不對,內心痛苦,希望改變現狀;

厭食症患者通常對絕食感覺良好,沒有治療的意願。

暴食症患者生理表現多為營養過剩和催吐導致的疾病;

厭食症患者生理表現多為營養不良和體重過輕導致的疾病。

好的,在了解完神經性厭食症的一些表現之後,我們再回到診室,去看看曉雪一家的情況如何吧。

其實從曉雪的自述中,我們能夠看出,孩子本身並沒有太多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王先生和王太太的夫妻關係冷漠造成的家庭氛圍,在這種破壞性的氛圍中,孩子可能最需要的隻是父母簡單的關心和讓人感到溫暖的話語。父母之間的怨恨往往最終施加到了孩子身上,造成自虐式的反擊。

所以,醫生說出“厭食症是你們共同製造出來的”,三個人也就同時明白了家庭環境對於孩子厭食症的根源性引導。相信在明白了曉雪厭食背後的秘密後,王先生和王太太也都能夠多理解對方,多考慮對方的感受,多讓孩子體會到家庭的溫暖。

從曉雪的故事中不難發現,有些神經性厭食症患者並不是出於對自己身材的焦慮和偏失,而可能的問題是厭食行為背後的意義。這也從更全麵的視角來理解厭食症,從而對症下藥,讓厭食症的治療更加有效徹底。

那麼我們通常怎樣幫助原本可愛的曉雪重新找回自信和健康呢?最關鍵首要的目標就是要讓她恢複到正常體重,許多神經性厭食症患者的體重遠遠低於標準體重,這時候就需要勸說她們住院治療了。因為如果再不進行強製性的營養攝入,人體的各種器官就會提出抗議,甚至會罷工休息啦。一般醫院都會采取一係列的措施使體重恢複到正常水平,下麵就引用Hsu在1990年推薦醫院采用的增重策略,如今很多醫院也都在采用相似的手法。主要包括:體重恢複要和其他的治療手段相結合,例如建立在個體治療和家庭治療基礎上,這樣患者就不會感覺治療的唯一目的是進食和增加體重。

患者要信任治療小組,並相信自己不會因為治療而變得過重。

患者對失控的恐懼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所以要通過少吃多餐的方法來緩解焦慮,從而循序漸進的穩定的達到增重效果(如平均每天增重0.2公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