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通常認為自己的身材不好,有意將體重減到到明顯低於標準體重,而且還極力地維持這種狀態。在行為上,主要的表現就是不吃不喝,對食物有明顯的厭惡感。內分泌專家非常有才,把神經性厭食症的表現總結成兩個25,兩個有,兩個無:年齡通常低於25歲,體重低於標準體重25%以上;對進食有明顯的偏見和厭惡,出現明顯的消瘦和閉經;既沒有器質性的疾病,也沒有精神性的疾病。
全家人一起“守護”——厭食症的心理根源
十五歲的曉雪安靜地坐在診室裏,瘦弱的胳膊配上蒼白的小臉兒,讓人不禁愛憐不已。她的媽媽正滔滔不絕地跟醫生說著什麼,眼神中充滿了無奈和急切;爸爸西裝筆挺,風度翩翩,此刻陪在女兒身邊,卻也不知道說些什麼來安慰女兒。牆上的時鍾滴答滴答的響著,曉雪隻看見媽媽的嘴一張一合,卻似乎聽不清楚她在說什麼話了,恍恍惚惚,如夢如幻。
這樣的日子已經快半年了,他們一家三口走遍了北京各大醫院,但是各種檢測設備都查不出原因。曉雪每天隻能喝一點小米粥,其他的任何東西都不想吃,有時候父母逼她吃些東西,結果咀嚼之後就會吐掉,根本不會咽下去。原本活潑開朗的曉雪也變得內向憂鬱,平時很少和父母交流。
醫生想通過和家人一起座談交流的方式來了解曉雪的內心想法。
醫生:曉雪、王先生、王太太,由於檢查結果顯示曉雪的身體沒有任何異常,也沒有發現器質性的病變,我們考慮到孩子的病症可能是心理原因,因此想坐在一起開誠布公地把心裏話都說出來,這樣也能方便我們找到孩子絕食的原因,更好地進行下一步的治療。好嗎?
王太太:好的,我也覺得應該坐在一起好好談談了。我覺得自己為這個家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我在一家大型公司做財務總監,本來工作就很忙,各種事務焦頭爛額。但是再忙,我也會回家給孩子做飯,還專門買了很多家常菜特色菜的食譜,變著花樣給孩子做吃的。可是孩子從年前開始,就非常抵觸我做的飯,經常每頓飯隻吃一點點。哎,真是讓人著急上火啊。我就是想不明白,我為這個家付出這麼多,為這個孩子付出這麼多,怎麼還會把孩子折磨成這樣?我到底做錯什麼了啊(情緒變得激動)!
醫生:您先控製一下自己的情緒。我很理解作為母親對於孩子的關愛。您說的這些疑問我們在談話中可能都會慢慢理清並且解釋清楚的。
好,王先生,您能簡單談談對這個家庭的看法嗎?
王先生:我沒什麼看法,挺好的啊,我也不知道曉雪為什麼會這樣。平時由於做營銷工作,我經常出差不在家,所以還真的不太清楚家裏的具體情況,這不,為了曉雪的病,我也特意請假了很多天,想著陪陪孩子,多鼓勵鼓勵她,希望她能早點好起來。
醫生:好的,看來爸爸媽媽都為這個家付出了很多。曉雪,那你能談談對爸爸媽媽的想法嗎?
曉雪:挺好的。都挺好的。
醫生發現,曉雪的爸爸和曉雪在回答如何看待家庭關係的時候都很搪塞,尤其是曉雪,說完那兩句話,就低著頭再也不吭聲了。而在整個交談過程中,王先生都沒有和太太有過多的眼神交流,更多的時候都是漠然地看著窗外。而王太太則相反,經常用埋怨的眼神看向王先生。從交談的態度和氛圍上,醫生明顯感覺到王先生和王太太的夫妻關係可能出現了重大的問題。而這種家庭關係的冷戰有可能就是曉雪絕食的導火索。所以接下來,在讓曉雪單獨出去放鬆的時候,醫生重點詢問了王先生和王太太的夫妻生活情況。
王先生:我三年前辭了國企的工作,下海做了營銷。那時候剛剛起步,必須要盡快建立人脈,所以我整天飯局非常多,確實很少回家。但是我下海為了什麼呢?還不是為了這個家,希望給她們娘兒倆更好地生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