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姐的童年很是不幸,“文革”期間,她最親近的父親因為政治問題選擇了自殺,小小年紀的她得知這一消息,立刻昏厥過去,就連現在她再提起這件事相關的情節,都是捂著胸口,感覺要窒息。再後來結婚後,丈夫又因為肝問題屢次做手術,最嚴重的時候一年做了四次手術,每次都下病危通知書,劉姐那一年老了許多。兒時沒有父親的庇護,劉姐的觀念就是必須自立自強,獨立撐起整個家庭。作為長姐的她,幫著母親一手帶大了兩個弟妹,直至現在,她還幫忙操心著家事。弟妹們的眼中,劉姐就是他們的母親,權威不可褻瀆。在丈夫病後沒工作的日子裏,劉姐獨自擔負起家庭的運轉,也逐漸強化了說什麼是什麼的習慣。單位中劉姐的能力最出眾,對業務非常精通,整個單位都離不開她,也習慣了她的“頤指氣使”。
然而,這一切其實都是劉姐現在需要靜養的原因和基礎。
不得不注意的是,某些心理因素和罹患心髒病的風險有著密切的關係。有研究就表明,童年有著心理創傷經曆的人,在成年後罹患心肌梗死的風險就會增加20%-30%。該研究也同時指出,性格暴烈而且總讓生活氣氛處於敵意的人,其因心血管係統疾病而失去生命的危險性要增加30%;持久抑鬱的情緒讓一個正常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在這些性格因素當中,最有影響力的就是“A型性格”啦!梅爾·弗萊德曼(Meyer Friedman)和雷·羅森曼(Ray Rosenman)醫生最初注意到,來就診的心髒病患者們坐過的椅子比其他科室磨損得更快,沒過多久椅子的邊緣就磨壞了不得不換新的,看到那些椅子,你就仿佛能夠看到他們在等待時焦灼的狀態,仿佛時刻準備著要跳起來一樣。通過對這類人的深入觀察,A型人格的模樣逐漸清晰了起來——這類人,你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總是爭分奪秒、步履匆匆的樣子,好像同時在揮舞著好多手臂既做著這件事又想著那件事;他們爭強好勝,雖然等待結賬的隊伍移動速度相差無幾,也要爭取排到最快的那個;他們嚴於律己,給自己設置了很多最後期限,同時,也因為A型性格的人對自己有很高的期待和要求,他們相對更擔心失敗,更容易因為憂慮而轉入低落,從而增加患病的風險;相比上麵說到的這些特征,最重要的是,他們容易充滿敵意,有時一點小事也能令他們火冒三丈,這一點在A型性格的各種表現當中,是對心髒病發病預測性最強的一個指標。
消化係統
提起消化係統和心理的關係,各位最為直觀和常見的體驗便是:心情好的時候,吃嘛嘛香;心情差的時候,吃什麼都沒胃口……當然,某君在心情差的時候暴吃狂吃,這是另一類表現,但根源可能是同一個問題。
C小姐是A公司一等一的超級助理,這位美麗能幹的名牌大學的碩士,憑借超凡的辦事效率和出色的個人魅力在入職的短短兩年內就已成為老總身邊絕不可少的拍檔。無論是籌備世界500強公司的大型會議,作為翻譯官會見外賓,還是處理老總日程中各項紛繁雜的事務……總之,不管事大還是小,這位“女能人”都能順利搞定。當然,這一切妥當的背後,都是C小姐的辛勤付出和聰明智慧。
不過還有一點不能忽略,A公司沒人知道,C小姐已經有多年的胃病,這病折磨得她總是胖不起來,公司裏的女同事們還可著勁兒地羨慕她怎麼吃也不胖。其實隻有C小姐自己知道,她寧願胖一點,不夠骨感不夠美,也不要在深夜被劇烈的絞痛弄醒。
C小姐的胃病開始於高二,那時候的她是一位青澀但目標明確的小女生,她從沒對任何人說起過,她想去的隻有那一所高等學府,那是兒時的夢想。也許是完美主義作祟,C小姐把自己逼得也太厲害了,一進入高二起,就把自己的狀態完全調到了高考模式,然後瘋狂學習,每次大考小考前幾乎都是暴吃一頓之後開始刷夜複習,也或者為了省時間隻是扒拉幾口飯。那時候家人也想著遵從她自己的意願,隻覺得考好大學也是孩子的心願之一。但大家都沒注意到的是孩子的身體狀況開始出現了問題,直到有一天她實在難以忍受胃痛的折磨進了急診室。當時的醫生已經建議,孩子的問題不僅僅是在生理上,心理壓力也太大,急於追求目標,並且為了支持目標的完成,總是有不良的飲食行為和習慣。於是醫生建議最好是放下目標,注意調理。
但C小姐沒有聽從建議,出院後繼續惡補課程。終於,C小姐如願以償,進入了那所最高殿堂,並一路高歌猛進,讀到了碩士。當然,這中間仍然少不了無數個狂吃或壓根不吃後的刷夜。C小姐的勤奮和努力,所有認識的人都看在眼裏,大家知道,她追求最好的自己,不會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