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你的身體你不知道——軀體形式障礙(3)(2 / 2)

Marry今年二十歲,在來到谘詢室的時候顯得非常友好,也願意與人交往。隻是她並不是自己走進來的,而是由她的母親和另一個朋友的幫助下才能進入辦公室。因為她行走困難已經很多年了,最開始的時候隻是一隻腳感到使不上力氣,走路時掌握不了平衡而總是摔倒。後來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最後發展成為根本不能下地走路。各項相關的檢查結果均顯示正常。Marry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時間就離婚了,她一直和母親住在一起。她的母親是醫院的一名護士,平時工作非常繁忙,經常加班,很少有時間照顧她。她出現經常摔倒的症狀後就沒有再上學,她的媽媽讓她待在家裏。在此之後,她的病症就越來越明顯和嚴重,最後出現了行走困難的問題。在治療的過程中心理谘詢師了解到,Marry在行走困難之後,她的母親對她表現出了更多的關心和注意,也花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她,甚至為了方便照顧她而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在小區裏經營一家小的超市。這些都是Marry心裏所一直希望的。

Marry是在裝病嗎?不是。她確實出現了行走障礙。如果有朋友堅持要Marry證明,那可以根據前麵介紹的如何區分裝病和轉換障礙的方法,自行設計一個實驗來檢驗,相信你會得到和我一致的結論,Marry並不是在裝病來博取母親的關愛。但Marry的症狀越來越嚴重確實與她“因禍得福”有關。Marry一直渴望母親的關注和照顧,但平日裏工作繁忙的母親根本沒有時間。Marry不能行走的病卻讓母親重新回到她身邊,給了她更多的照顧,她也得到了滿足。Marry的病情加重以後,她的母親更讓她留在了家裏,放棄了自己的工作來照顧她,對她的關注更多,這對她來講是一種鼓勵。她也為了要繼續得到這種鼓勵和滿足,而不自覺的越病越重(請注意,在這裏我們還是要強調,轉換障礙患者所表現出來的身體上的病症和他們的潛意識的重要關係)。在現實中,我們每個人在做事的時候都常常根據這件事的反饋來判斷是否下次要繼續做這件事。如果我們得到了獎勵或者滿足了願望,那麼我們會非常願意繼續重複之前的事件;相反,如果我們得到了懲罰或者沒有滿足願望,我們通常會選擇不再繼續或者改變。這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代表觀點之一。而一些轉換性障礙的患者之所以表現出相關的症狀,正是因為這個原因。Marry也是其中之一。

在對於轉換障礙的治療方麵,通常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找到導致他們產生轉換障礙的原因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對於A君來說,問題的根源在於焦慮,他不知道該如何麵對由於自己的錯誤而導致好朋友重傷的事實,那麼如果他能夠看清楚自己心裏的想法,並且明白自己這種焦慮和逃避的心情的話,他會從情感上明白自己手臂不能活動的原因並不是身體上的疾病,而是心理上產生的衝突所導致的,他的這種身體上的病症也會逐漸地消失並且恢複到正常狀態。而對於Marry來說,想要痊愈除了她自己要明白自己患病的原因之外,她的媽媽也需要配合她的治療。讓她發現她的病不再會引起母親的過多關注,或者發現母親對她的照顧並不是因為她不能行走,那麼,她也會慢慢地好起來。還有一些轉換障礙的患者非常容易受到暗示的影響,如果你能用讓他們信服的方式告訴患者他們的病症一定會消失,他們的症狀也許就可以真的減輕,甚至完全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