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插一句話,在關於轉換障礙的介紹中,會不止一次地提到大家覺得很熟悉的一個人——弗洛伊德。關於他認為轉換障礙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又該如何去治療,請看下文的分解。說回如何區分的問題,它麻煩就麻煩在,裝病和轉換障礙的最大區別是,裝病的人動機是明確的,而動機和潛意識都是比較“玄”的。顯然,裝病的人不會告訴你他在裝,而轉換障礙的患者自己又意識不到潛意識的問題。那到底怎麼辦?在一些情況下,我們還是有辦法的,可以讓偽裝的人露出馬腳。下麵我會舉個例子來說明,但這個例子敘述起來可能會有些拗口,我會盡量保證簡單明了,但也請在讀這本書的朋友保持思路清晰。
假設有兩個人都聲稱自己快要失明了,看不清楚東西,無法進行閱讀。但醫院的檢查結果表明他們都是健康的,視力沒有問題。他們中有一位是轉換障礙的患者,而另一位完全是裝出來的。如何鑒別呢?
我們可以讓他們分別來進行一個視覺實驗。在實驗中,會給他們看幾張題板,上麵的內容可以是幾個簡單的圖形,他們的任務是,不需要告訴別人他們是否能夠看見東西,而是盡力在每一張題板上找出與其他圖形不一樣的那一個。比如,一張題板上有三個圓形和一個三角形,那麼正確答案是指出那個三角形。好了,實驗條件介紹完畢,我們現在可以根據他們的表現來分析他們二者的“真實身份”了。
請記住,他們其中有一個人在裝病,而既然是裝病,那就一定會表現得自己像視力有問題的人一樣,而看不清楚東西的人怎麼能區分圓形和三角形呢?而轉換障礙的患者是另一種情況,他覺得自己看不見,而事實上他是看得清楚的,他完全可以區分圖形,並且他覺得他看不見是因為潛意識的作用,所以他並不會有意識地控製自己不看東西。如果你的思路現在還很清楚的話,應該可以做出判斷了。是的,在這種情況下,把任務完成得一塌糊塗的人是在裝病,而任務完成得很好的人是一位轉換障礙的患者。當然,在真實的情況下,如何區分這兩類人始終很麻煩,在這裏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隻舉了這樣一個在理想條件下實施的例子。
在我們能夠辨別出轉換性障礙的患者之後,我們開始考慮這種變態心理產生的原因和如何幫助患者的問題。
如果你還記得轉換障礙的五個特點的話,請在這五點中找出你認為最有意義的一點。需要給點提示嗎?那麼好,請記得一個基本原則,這本書是一本介紹種種變態心理的書。這下不會猜錯了吧?關鍵點顯然是第三點,有強有力的證據證明轉換障礙患者的症狀和某種心理因素有關。不錯,在這個章節中,軀體的症狀一旦和心理因素聯係起來,那一定是症結的關鍵所在。這個聯係產生的原因和形式,也是許多心理學流派爭論的主要焦點。
還是要回顧一下A君的情況,你會發現A君和B君是關係十分親密的多年老友,而B君之所以會手臂不能活動是由於A君酒後開車導致車禍所造成的。敏感的你會猜測,A君的內疚和自責會不會和他的手臂不能動的症狀有某種關係呢?恭喜你,弗洛伊德也是這樣想的。按照精神分析理論的觀點,在情感上有某種未解決的衝突的人容易患上轉換性障礙。他們在潛意識中遇到了衝突,引起了焦慮,產生了一些無法接受的想法,而把這種心理上的衝突轉化為軀體上的某種症狀可以抵抗這種焦慮。A君在情感上的衝突是,他無法接受由於自己的錯誤導致了朋友出事的事實,他焦慮而不知道如何麵對,因此潛意識裏采取了讓自己也成為和朋友一樣手臂“受傷”的方式來緩解這種焦慮。潛意識是不能被個人所意識到的,所以,A君並不是在裝病。他的手臂確實不能活動,但並不是他的身體不允許他活動,而是他的心理不能麵對他如正常人一樣靈活自如。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轉換性障礙的患者都是由於潛意識裏有矛盾衝突無法解決。正相反,他們有可能是因為受到了某種形式上的獎勵,這種獎勵正是因為生病才獲得的。你或許會覺得奇怪,或許會立刻反駁,因為貪戀生病以後的好事而一直病下去,怎麼可能?又有什麼獎勵值得一直病下去呢?看看下麵Marry是如何忘記走路的,再聽聽行為主義和社會文化心理學家的觀點,可能會解釋你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