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女性因為遺傳原因而患抑鬱症的可能性要明顯高於男性,但這其中的原因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來解釋。在了解了抑鬱症可能是由於遺傳原因之後,我們來看一下生物鍾對於抑鬱症的影響。生物鍾,也就是我們日常生命活動的內在的生物性節律的表現,我們通常最先想到的就是睡眠了。如果你對前麵介紹的抑鬱症患者的症狀還有印象的話,就會想起抑鬱症患者的睡眠質量並不好。是的,在抑鬱症發作期間,他們經常難以入睡,並且很早就會醒來。確切地說,抑鬱症患者的深度睡眠效果不佳,時間很短甚至幾乎沒有。而在我們的睡眠中,隻有深度睡眠這部分時間才能真正地讓我們獲得充分的休息。從這個角度來說,也許正是因為睡眠這一內在的生物節律被打亂,才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抑鬱症的病發。那麼是不是讓抑鬱症患者多睡一會兒,他們的症狀就會減輕呢?奇怪的是臨床實驗得到了相反的結論,研究者們發現如剝奪抑鬱症患者後半夜的睡眠,他們的抑鬱症狀會暫時減輕,但這種減輕隻存在於短期時間內,當他們恢複了睡眠時間後,抑鬱症狀也會回到和原來一樣的狀態。
在生物因素這部分的最後,我們來談談大腦與抑鬱症的關係。鑒於大腦結構、功能和活動的複雜性,為了避免朋友們被看似枯燥的研究和理論還有一大堆醫學名詞搞得頭疼,我們這裏隻進行簡單的介紹,相信朋友們也不會有什麼異議。當然,如果你和專業的精神病理學家、認知神經學家和生理心理學家等一樣,具有深入探索腦活動與行為及各種心理現象關係的極強欲望,那麼建議你去翻翻專業的書籍和文獻,我保證腦和抑鬱症之間聯係的研究是一個略帶神秘、充滿挑戰也富有樂趣的科研領域,且你的研究成果會理論價值與實踐價值兼備。
回歸眼前的話題,我們不需要有多精深的專業知識,但一定要知道的一點是,心理活動的物質基礎是腦而不是心髒,也就是說,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會與腦功能損傷或者活動異常有關,而跟這個人心髒功能的好壞沒有直接關係,可千萬不要望文生義地認為心理學是有關於心髒活動的科學。
好了,言歸正傳,腦與抑鬱症之間的關係。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的右側大腦(尤其是前額葉)活動強度要高於正常人,而大腦左半球的活動要稍弱於正常人。通常來說,大腦兩半球之間有一定的分工,左半球的腦區與數理邏輯能力相關,而右半球腦區則更多地負責處理情緒和情感問題。正常人的左側前額葉(請不喜歡醫學名詞的朋友們忽略專有名詞,注意區分左右即可)與愉快情緒關係緊密,這部分腦區的活動強度增加,人體驗到的愉快感就越強烈。而相反,右側相應腦區則與痛苦等負性情緒相聯係。所以,對抑鬱症患者來說,他們右側腦區活動較強,體驗到的憂傷情緒就更濃烈,而左側大腦活動較弱,愉快的情緒很少出現在他們的體驗當中。這就是腦區活動與抑鬱症之間的關係。
如果你還是覺得很抽象的話,可以進行一個小實驗,前提是你可以找到至少一名抑鬱症患者來和正常人作對比。這個測試很簡單,你可以找另外一個人來進行成語接龍的遊戲,這個時候你來觀察這個人在想問題的時候眼睛是怎麼動的,是注視左邊還是右。通常正常人在進行詞彙任務的時候眼睛是向右看的,因為這個時候負責語言功能的左腦在高速運轉和工作。但多數抑鬱症患者在進行這個測試的時候是向左看的,這是因為他們大腦的右側半球占了絕對的優勢。這個測驗可以讓你直觀地發現抑鬱症患者在大腦活動上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