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遊台灣雨霏霏
燈下隨筆
作者:陳文芬
2010年秋天,馬悅然跟我回台北十三天,大雨小雨下不停。仁愛路紅磚道走上騎樓磨石地板甚滑,雨傾盆而下,好像蔡明亮電影的奇境。次年11月,台北。悅然翻譯特朗斯特羅默詩集《巨大的謎語》中文譯本出版。台北多雨也成謎。行人出版社有一張大台桌,編輯部已習慣我們去那兒讀書、寫電郵、喝咖啡,十樓露台寬廣可觀賞雨後青天。
隔了兩年,依然秋天,才到台北。朋友傳簡訊,小西園偶戲大師許王臥病多年的次子過世,一時錯愕。事情是這樣的:8月收到瑞典偶戲大師梅西克與兩名徒兒來信,徒兒獲得皇家藝術學院獎學金,赴日本、台灣學偶戲。悅然擔任梅西克的瑞典偶戲團基金會董事長二十多年,小西園兩次赴瑞演出,皆悅然親自募款,悅然還為兩青年取中文名字魏阿磊、柏茱莉。悅然早在九十年代在台北圓山飯店看小西園演出,從此隻要到台北就打聽小西園在哪個廟子表演。梅西克參加了台灣國際偶戲節發現許王:“廟子裏沒有多少老人小孩圍觀,後場音樂十人可比一座歐洲小型室內樂團,前台戲師一人演、唱、打所有角色,僅有一名助手配合,戲師演唱表演功力驚人,是古典功底的微型戲偶卻把所有戲劇包括在內。詢問戲師何以如此講究,戲師回答,‘我們演給神明看的’。”以我之見,台灣偶戲舉世稱讚,僅有小西園一家同時為漢學家、歐洲偶戲家讚譽認可。
梅西克是歐洲偶戲之王,他深懂得“演給神明看的”亞洲老偶戲的精神,2005年冬,許王長子許國良驟逝廈門,許王悲痛過度中風,右半邊不良於行。2008年梅西克主辦瑞典隆德城市文化中心競選歐洲文化首都,邀請小西園擔任隆德文化展演開幕首演。女兒娟娟說,許王獲知瑞典演出乃歐洲之隆重讚譽,他的精神有寄托,日日走公寓樓梯複健。許王一走進隆德文化中心,逢人便說:“好!好!”看來精神大好,梅西克說許王就跟他認識的一位日本偶戲大師晚境相同,中風以後仍保持豪情壯誌,世人不可小覷偶戲師,雙手靈巧能變魔術能唱歌劇的這群古典戲神,他們的精神傳自數百年前(如馬悅然說,小西園是台灣體現“晚明”文化最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當他們坐在徒兒身邊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徒兒的演出跟他自己的演出保持相同的文化狀態。這一次的表演尚有泰國來的小和尚、越南的老偶戲,小和尚們看著小西園《武鬆打虎》神情真好看。
我們不便打擾許家,這天得知周日小西園有演出,約了阿磊、茱莉到萬華地鐵站見麵,一走近萬華公園已看見廣場搭台,台上一方輪椅坐著的人正是許王,急急趕上。許王見到悅然甚感驚喜,忙忙喚人拿來戲偶,以左手掌筆直比出持偶的基本功,若食指怠惰不能跟筷子一般直,戲偶的頸子必然垂頭喪氣;武生戲偶大步向前,另一隻手必然輕扶戲靴抬腳,一切動作正如中國京戲的程序動作。阿磊的悟性很高,他立刻說,原來布袋戲就像俄國芭蕾,戲偶有嚴格要求的基礎動作。許王喚小西園第四代邱文科、文建雙生徒兒前來,示範擲偶高托跳窗,戲師執偶耍演的同時要隨音樂踩踏舞動腳上的木屐,木屐之踩踏聲響融合進入鑼鼓聲陣為武場助陣。我們留阿磊、茱莉看戲學習,離開戲台跟家人會麵吃飯。許國良的兒子文瀚已長成翩翩男子,追上我們奉上一枝傘,雨滴滴答答,不歇息,內心歡喜卻如打傘開了心花,高興的是許王精神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