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丹麥式幸福(2 / 2)

我騎車的時候通常不太會把交通燈當回事兒。我也知道穿越車流很危險,但紅燈對於我來說更像一個提示,而不是一種必須要遵守的命令。丹麥人則完全不同。在每個交叉路口人們都十分自覺地在等綠燈,而且兩手會放在兩側或幹脆揣在兜裏,即使是騎車也是如此。

“丹麥人都這樣嗎?”我問安德斯。

“當然了!”他回答說,“就算是在淩晨兩點,根本看不到車影兒,我們也會等綠燈的。”

我還注意到一個現象:盡管丹麥被譽為全球幸福水平最高的地區,但我在路上碰到的丹麥人卻極少有看起來很高興的樣子。相反,在哥本哈根,路上大多數行人給我的感覺是很保守、甚至不苟言笑的。他們在街上走的時候似乎注意力隻放在自己身上,而且就像其他大城市的居民一樣,他們總是看起來匆匆忙忙,盡力避免和周圍的人眼神接觸。這讓我想起了丹麥還有幾個很出名的特點,比如寒燥漫長的冬季,人才輩出卻也是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地區之一。有一個笑話是這樣講的:丹麥人內向和外向的區別是什麼呢?內向的丹麥人隻是低著頭看自己的鞋;外向的丹麥人好一點,他會把頭抬起來一點點看看對方的鞋。(“聽到我們這裏是幸福之鄉的說法,我都驚呆了!”當地一位著名的喜劇演員跟我說,“也許是丹麥人回家之後,在廚房裏裝作很高興的樣子吧。”)那麼,既然丹麥人的性格中有這麼嚴肅的一麵,那為什麼他們還會以幸福程度高而聞名呢?是不是前人的描述不夠嚴謹客觀?還是這種性格隻是丹麥人的一個側麵而已?

這種強烈的反差很有意思。你看,新加坡人對生活的最滿意度全亞洲最高;墨西哥人無時無刻不在享受生活的樂趣,幸福程度在北美洲最高。但丹麥人卻被稱作是“全世界的幸福專家”。在全球各項關於幸福感的調查中丹麥人總是高居榜首,這不僅因為他們的幸福?平高,也因為他們認同自己幸福水平高的事實。換句話說,丹麥人確實是能夠持久幸福的人群。隻是,這又怎麼解釋他們性格當中的陰沉嚴肅呢?

當我和安德斯騎著車在哥本哈根狹窄的街道上穿行時,我腦中全是這些問題。

(節選自《去最幸福的四國找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