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日子是繁忙艱辛的,一間茅屋不夠住,還得搭間茅屋。四春和珍兒把那頭半大的豬賣給屠戶了,換了些木柴回來。平原地方木柴稀缺。除了劉老兒不能動彈,幾個人齊動手,趁著天氣好,搭架子的搭架子,和泥的和泥,就著高粱稈子,玉米杆子,稻草葉子,各種茅草,蓋間茅屋起來,今年也就能將就過了。茂新也來幫忙,茂新會點木匠泥匠手藝,有了茂新的加入就更趁手。五天後,在原來的茅屋旁邊又搭起了一座新的茅草屋,茅草屋雖然沒有瓦房子住著好,但可以蔽風擋雨,很有了點住家的氣象,一家四口也不用擠在一間狹小的茅屋裏了。
茅屋落成那天,珍兒特意一早到集上買了些豆腐,買了兩斤肉,一尾魚回來,回來打村邊過時,繞到茂新家裏,請三嬸子今兒去吃晚飯。下晌午,三嬸子喜氣洋洋地來了,還用手帕子包了十個雞蛋過來祝賀。走在田壟上,遠遠地看著蒼翠的田野裏兩間茅草屋子,屋前兩棵苦楝樹,倒有點那畫兒的意味。還餘一點木材,茂新在茅屋前搭個涼棚,正一點收尾工作在做,看到他母親掂著小腳來了。道:“媽,您怎麼也來了?”他母親道:“怎麼你來得,就不興我來?”“不是,我是說您又幫不上什麼忙。。。。。。這裏還亂糟糟的。。。。。。”茂新覺得越說越說不清了。四春掮了根木頭過來,道:“三嬸,我大伯還念叨您呢,您屋裏坐。”珍兒聽到聲氣也出來了,忙喊了三嬸,扶三嬸進到茅屋裏。劉老兒聽到聲音,癱在床上喚:“他三嬸子,屋裏來坐,說說話兒。”“唉。”三嬸把雞蛋交給珍兒。珍兒客氣道:“三嬸子,來吃頓飯,還客氣啥。”三嬸道:“怎麼說也是蓋了間新房,三嬸也沒什麼好東西作賀禮,幾個雞蛋。”珍兒把雞蛋放進灶屋裏。翠翠倒了茶來,請三嬸子喝茶,三嬸在劉老兒床邊一張椅上坐了,拿眼打量翠翠,看得翠翠低垂了頭。三嬸道:“果然好人才,春兒好眼力。”劉老兒道:“可惜咱家貧,沒得委屈了她。你看看這家徒四壁的,唉。”三嬸喝口茶,道:“他大伯,四春有手藝,人又勤快,家道會慢慢興旺起來的。再說了,隻要夫妻兩口兒和和氣氣就好。”三嬸又一麵打量了劉老兒住的這小房間,房裏就兩塊木板拚起來的床鋪,一張椅子,泥牆上用紙糊了,果然是家徒四壁。翠翠雖然聽這裏方言土話較吃力,但還是聽得懂,見話兒說到她,對三嬸道:“三嬸我先忙去了。”三嬸道:“你忙去吧。我跟你大伯說會話。”翠翠低了頭出去了。三嬸和劉老兒說了會村裏人的閑話,又說了村裏人對劉柱兒的不滿,又說到四春啥時候辦事情,後來,聲音越來越低,便聽不真切了。
珍兒在茅屋旁邊搭起的灶邊忙活,珍兒看翠翠過來,道:“翠翠姐,你歇會吧,沒啥事了,等我哥和茂新哥忙完了,我們就吃飯。”翠翠坐在灶屋口的一塊青石上發了會呆,吹了會過門風,看茂新和四春往涼棚頂上蓋茅草。四春知道翠翠坐門邊看他,心裏美滋滋的,不時偷偷地往門邊瞄一眼,心裏想,接下來就該論到他和翠翠的婚事了吧。
把剛剛搭起的涼棚收拾幹淨了,晚飯就擺在那裏,一家人常吃飯的那張老舊的棗木桌子,幾把椅子。四春把劉老兒背出來,在桌邊安頓下,又請三嬸子在劉老兒旁邊坐了,幾個晚輩才坐下來,珍兒端了菜式出來,一大碗蒸肉,底下墊了今年新挖的芋頭,一尾煎得兩麵金黃的大鯉魚,邊上還點綴了些紅的綠的辣椒,看著就勾人饞蟲;一碗豆腐肉絲湯,一碗青菜。三嬸子直誇珍兒手巧,做得一手好菜,趕得上大廚子了。珍兒笑吟吟的,拿了一小瓶酒出來,給每個人麵前都倒了一小杯。茂新搓著兩隻手,道:“今天像是過大年似的,過大年我媽也做不了這樣好吃好看的菜。”珍兒道:“茂新哥,你就多吃點,這些天多虧了你了。”四春端起酒來,對三嬸子道:“三嬸,我先敬您老一杯。茂新兄弟對我的幫襯,我也無法說了,旁的話我也不多說,以後有啥事情,您隻要言語一聲。”三嬸子喝了酒,道:“自家兄弟,客氣個啥呢。我就盼著你茂新兄弟哪天也像你一樣,娶個好媳婦進門,我就放了心了。”四春道:“茂新兄弟娶媳婦要的裝新衣裳就交給我了。”說得三嬸子笑花了眼,一個勁地道:“好,好,好。”珍兒拍著手笑,倒弄得茂新抓耳撓腮的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