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開
盡管廣告是康泰納仕集團的絕對主要收入來源,但把廣告部門和編輯部門分開管理始終是公司的核心原則之一。
康泰納仕旗下所有雜誌的內容都被截然劃分為兩個部分:編輯內容和廣告、促銷內容,兩部分內容由兩個不同的部門負責。
編輯部(Editorial Dept.)由編輯總監領導,享有獨立的內容主導權,沒有經營壓力,隻負責雜誌的編輯內容,不以取悅廣告客戶為目的,內容中涉及到的對產品的好惡純屬編輯個人觀感,而“軟廣告”是被絕對禁止的。
廣告團隊(銷售部Sales Dept,與創意部Creative Dept.)由運營總監(其內部或稱“出版人”Publisher)領導,負責盡可能為廣告客戶提供完善的服務,包括接受廣告客戶委托,製作形式上稍稍接近編輯內容的“促銷頁”,但這些“促銷頁”一定會明顯標注“廣告”(Advertisement)或“促銷”(Promotion),或以“隨刊附贈”的小冊子的形式出現,使讀者可以輕易辨別哪些是廣告內容,哪些是編輯內容。
“分開”原則的另一個體現,是康泰納仕旗下每個刊物都有自己的廣告團隊,各自根據刊物的不同定位去爭取廣告客戶。盡管一些刊物的廣告客戶會有重疊,但不同刊物不會聯合起來“打包銷售”廣告版麵。相反,刊與刊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競爭關係。為了避免“自相殘殺”,每刊必須明確自己的銷售重點。
另外,“客戶定製”(Contractor Publishing)是一個單獨的部門,專門負責為一些大客戶製作內刊,此項業務與麵向市場的幾大主刊編輯、廣告業務都各不相涉。
最後,封麵不放廣告也是康泰納仕旗下所有雜誌的統一原則。
為堅持上述原則,他們即使丟掉客戶也在所不惜。而在丟掉某個客戶期間,雜誌的編輯內容也仍會刊登與該客戶有關的內容和照片,這也是廣告客戶難以完全舍棄雜誌的一個因素。讀者和廣告商由此對雜誌愈加尊重與信任,他們的尊重和信任也使雜誌品牌更具影響力。
三、康泰納仕公司運營模式
1.合作
是不是強調編廣分開、編輯獨立、編輯沒有經營壓力,就意味著編輯部可以完全不顧市場與經營,自說自話?並非如此!分開,是為了各自為客戶(讀者及廣告主)提供最優質、最專業的服務,也是為了在明晰各自職責的基礎上更好地合作。試舉一例來說明編輯部與廣告部是怎樣合作的:
在金融危機比較嚴重的2009年上半年,《Vogue服飾與美容》某期的主題是“省錢”——買衣服要計算CPW(cost per wear),就是要買那種百穿不厭的經典款式,如此買一件雖然價格不菲,但分攤下來穿衣成本卻可降低。看起來,似乎是雜誌放棄了一貫的“高端”、“奢華”、“極致”主張,開始降格自保,走平民化路線。但實際上,讀者省一點錢不要緊,要緊的是,雜誌選題對了她的胃口,她就仍然會買雜誌看雜誌,就仍然會有客戶來投放廣告,買她的注意力。而雜誌推薦的那些經典款式,也仍然是廣告大客戶的產品。編輯做這樣的選題,表麵上是為讀者著想,實際上充分照顧到了客戶,而本質上卻是謀求雜誌本身的經濟收益與持久影響力。編輯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姐姐,實際上,她們應是離市場最近、最能準確把握市場脈搏的人。
另外,來自市場的反饋也會不斷促使編輯部調整編輯內容。《Vogue服飾與美容》在投放市場之初堅持用超模做封麵,編輯部認為如果用影視明星,會過於迎合大眾,有損雜誌的高端形象;而發行公司則認為:你用的超模中國人都不認識,誰來買雜誌?雙方妥協的結果,是張曼玉、舒淇、李冰冰、範冰冰、湯唯等影視明星先後登上了雜誌封麵。除了封麵,發行部、廣告部也會根據市場銷售情況對雜誌的選題、欄目、設計等提出調整意見,促使編輯部做出更符合讀者需求和客戶利益的編輯產品。
2.品牌
康泰納仕在塑造和提升品牌方麵可謂不遺餘力。
在人才、內容、製作上舍得投入,這一點上文已經提到。此外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