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船從積石峽口至炳靈湖的途中有一險峽,這就是因炳靈寺所處的大寺溝而得名的寺溝峽。這裏自古是青海至蘭州水運必經之路,險峻雄奇,水上險象環生,是黃河探險飄流的絕佳去處。木筏、皮筏曾川流不息。這裏有一連串令筏客心驚肉跳的險關——紮地浪、救命窩、骨岔浪、三佛崖等。流傳著“紮地上下無風三尺浪,骨岔浪灣浪(狼)吃人,三佛崖漩渦連環催人命”的驚歎。紮地山位於炳靈寺西南的黃河岸上,絕壁千仞,猶如斧劈刀削,十分險要。古詩有雲:“仰望紮地山,頂點穿雲端。俯首視崖根,波浪滾滾翻。神仙難到此,飛鳥不敢沾。”這裏曾是周邊百姓躲避戰亂的去處,解放後是永靖人民劈山引水、競顯一代風流的地方。1958年,永靖人民劈山鑿石,從紮地崖根修築了聞名一時的“英雄渠”。如今雖渡槽風姿不再,然而鐫刻在寺溝口以下不遠處懸崖上蒼勁古樸的“黃河飛渡”四個大字猶存。時任甘肅省委書記的張仲良曾賦詩讚頌:“英雄人民英雄渠,黃河飛渡黃河奇。大禹魯班不足道,紮地山前樹紅旗。”
劉家峽水庫沿岸名勝古跡甚多,逾姊妹峰進溝,即可欣賞炳靈寺石窟這一藝術瑰寶。
深山明珠——文縣天池
在陰平古道穿過的崇山峻嶺中,鑲嵌著一顆閃光耀眼的明珠,給秀麗多姿的隴南山區增添了奇異的光彩,這顆明珠便是煙波浩淼的文縣洋湯天池。它位於文縣縣城西北60公裏的岷山叢中,遊人逆洋湯河進入峽穀,沿著盤山陡路蜿蜒而上,到海拔2400米的天巍山上,天池便會向人們展現出她的風姿。天池因天巍山山峰頹傾,堵塞穀道,積流而成,是集峻山、峭壁、碧水、奇樹、異花、珍草等為一體的旅遊勝地,有“隴南深山一明珠”之美譽,其景致堪與天山天池、長白山天池、九寨溝長海等媲美。因風光綺麗秀美,地方誌稱“澄碧天池”。
洋湯天池方圓20公裏,水深80多米(其麵積名列全國各天池第二,深度為全國天池之首),四麵秀巒奇峰圍繞,湖水逶迤,有9道大灣,108小曲,彙成一泓似葫蘆狀的高山平湖。天池溫柔嫵媚,碧澄晶瑩,池水清澈見底,一塵不染,其入水甚小而出水極大,漲不見溢,枯不見涸。奇峰怪石,倒映池中,山光水色渾然一體,妙趣橫生,美景異常。人們讚美太湖清瑩的波光、洱海明澄的湖心,然而均有水草雜生其中,那有這天池湖心如鏡麵一般明淨?人們也讚美西子湖的嫵媚、滇池的娟秀,然而它們人工雕琢的痕跡畢竟太多。那有這天池的幽雅自然?倘若你乘坐木筏、沿湖而上,擦過伸入湖中的象鼻石,繞過捉魚溝,瀕I臨飲水池,呈現在你眼前必然是煙波浩淼,水天相接,瀠紅漾綠,幽雅寂然的水墨畫似的美景。如果趕上天晴日朗,縈繞在山頂的雲霧完全散開,瓦蘭的天空顯露了出來,耀眼的萬道金輝如瀑布一般傾泄在靜靜的湖麵上,湖心便會悠然變得柔和嫵媚,仿佛是美麗的少女從沉睡中蘇醒,身披五彩輕紗,在燦爛的陽光下翩翩起舞。這時突然從遠處傳來粗獷嘹亮的號子,頓時山鳴穀應,滿穀震蕩,婉轉回旋,使人心曠神怡,精神爽朗。
天池的美,不僅在水,也在於山。你看那天池四周山巒俊秀。鬆柏崢嶸,滴綠溢翠,琵琶花、杜鵑花、丁香花遍布山野,爭奇鬥豔。幽香飄溢。那環繞天池的奇峰怪石,個個玲瓏剔透,造型迥異,變化多端,千姿百態,有的如雄獅昂首,有的似駿馬騰空,有的像仙女下凡,還有的若大象在池邊飲水……怪石嶙峋,奇景入目,美不勝收。當地老人饒有風趣地述說這些山形的來曆:什麼月溜山、馬鞍峰、騎馬梁、大象咀、獅子山等,多是根據山的形狀起的名字,比如獅子峰一看就像一頭雄師猛獸,惟妙惟肖,十分逼真。有的不但象形,還流傳著迷人的神話故事,更增添了天池的神奇色彩。
相傳在遠古時代,天上的二郎神欲占據天巍山,本地的洋湯神奮起反擊,雙方激戰三天三夜,直殺得天昏地暗、山搖穀裂,二郎神仍不能取勝,氣急之時便揮劍辟山削土填壑,聚水為湖,妄想截斷下遊水流,困死洋湯神屬下的百姓。又伸手向湖壩猛戳一把,五個指頭捅開五個水口,水流直下,這就是現在的“五指洞”。洋湯神還在大湖旁邊另掘一飲馬池,並令湖畔百鳥每天銜走湖水中的落葉敗枝,以使湖麵潔淨。這位洋湯神曾是唐代名將,原籍文縣中廟鄉,因戰死疆場,立有戰功,被皇帝敕封為洋湯大海平波龍王神。後人在天池邊修建廟宇祭祀他。
在捉魚溝口,有一巨石亭亭玉立,像一位出浴的妙齡少女,含情脈脈地望著湖水,這就是仙女石。傳說古時九天玄女在天宮觸犯玉帝,被罰在天巍山下的峽穀鑿石取水。一天,有一位英俊的牧童聽見峽底鑿石聲,正要低頭觀望,一頭雄獅從樹林躍出撲向牧童。這時九天玄女用力一鑿,嘩地冒出一股大水,直衝山巔,擋住猛獅,拯救了牧童。後池水積聚,向外漫溢,將要淹沒山下村莊,九天玄女又從天宮請來九姊妹和108名天兵,劃了9灣108曲,並用手戳了五個水洞,使池水長流,不再漲溢。九天玄女因此立功贖罪,返回天宮,臨行前曾在池邊梳洗頭發。王母娘娘親自來接女兒,現在的老母崖就是王母娘娘等待女兒洗頭時所留身影,崖下那兩股清泉,就是王母娘娘見到女兒時所流的眼淚,那崖上生長的香絲草,就是九天玄女梳落的黑發。照壁山流水如瀑,是九天玄女梳妝的鏡子。
不過,上麵所講的神話故事還有另一種說法:西山老母的女兒水珠,因過不慣西山寂寞的生活,到處遊曆名山大川。有年端陽節,水珠到文縣深山峽穀上空,發現旱情嚴重,遂就地劃了一個葫蘆形池子,將寶瓶中的水倒入,不料水倒多了,眼看就要泛濫成災,水珠急忙請來9位天將108名天兵,劃9灣108曲。她還親自在水池橫溢的大壩腰間用手指戳了五個洞口,使池水不再溢出。治理了水患。形成了現在的天池和五指洞。水珠看見治理好的天池美如天境,竟然不願再回西山,而留在天池修山種樹,天長日久,便化成仙女石。西山老母不見水珠歸來,便出外尋找,尋到天池才發現女兒已變成了巨石,悲急之下,也變成了一座峰崖,即人們所說的“老母崖”。
天池鯉魚繁多,每到夜晚,人們到捉魚溝用火把一照,魚群見光即浮聚水麵,若手執木刀,手起刀落,一揮一條,如窩中取卵,興趣盎然,不一會兒就可滿載而歸。寬闊的水麵,還是天然良好的養鴨場。岸邊的野卉香花,又是蜜蜂的美味佳肴,遠方的遊客來到天池,熱情的天池人定會用當地出產的蜜糖來招待。
在天池南側相隔幾道山嶺,即是隴南境內第一高峰——海拔4187米的雄黃山。這裏終年積雪,雲霧繚繞,形若一條巨大的擎天柱支撐著如蓋的藍天。池西北是環繞成半圓形的連綿石山,遠眺白雪皚皚,銀光閃耀。在池畔峰巒起伏的群山中。生長著茂密的森林,麵積約14.5萬畝,有百餘種林木,其中尤以油鬆、馬尾鬆、白樺、紫樺、雲杉、冷杉等珍貴木材為多。林中生長著黨參、當歸、蟲草、貝母、丹皮等多種藥材。還盛產木耳、蕨菜、香菇、草莓等山珍。密林草叢中,還常見羚羊、盤羊、金錢豹、香獐、青鹿、野驢、野豬、狗熊等出沒,錦雞、馬雞、瓜瓜雞、畫眉等百鳥爭鳴;枇杷花、牡丹花、芍藥花、金銀花、薑樸花等山花競相開放。青山綠樹間還有村舍點點,炊煙嫋嫋。遊人飽覽洋湯天池的萬象千姿,異彩奇景,定會為這美妙的青山平湖佳境所陶醉,悠悠然樂而忘歸,留下讚頌天池美景的華章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