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互聯互通為經濟發展創造新空間(1 / 2)

互聯互通為經濟發展創造新空間

區域經濟

作者:鄭新立

[摘要]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分別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引起了相關國家的強烈共鳴。世界貿易格局、國際產業競爭與合作的趨勢和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條件都已發生變化,我國的政策也必須相應調整。建設“一帶一路”有重大戰略意義,大概有九條大的通道。我們要從合作機製和開放政策上尋求突破,建立邊境經濟合作區,另外要建立國際金融機構和開發性金融機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麵深化改革的《決定》提出,建立開發性金融機構,加強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這是新時期我國對外開放的新舉措,對加快沿邊地區開放,促進邊疆繁榮穩定,完善開放型經濟體係具有重大意義。

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分別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引起了相關國家的強烈共鳴,為我國加快沿邊開放帶來了重大機遇。

“一帶一路”新戰略的背景是,我們通過多個回合談判,區域貿易的自由化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新動力。各類區域貿易自由化的組織達249個,其中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TTIP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

世界貿易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金磚國家經濟總量占全球比重達20%,發展中國家進口總額占全球45%。

國際產業競爭與合作的趨勢發生重大變化,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新興經濟體向低收入國家轉移。發達國家也搞再工業化,服務外包和服務投資成為國際投資的新熱點,新能源、雲計算、3D製作、基因診斷與修複等新技術取得新的突破。

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條件已發生變化,我國出口和外彙儲備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位,進口和吸收外資居世界第二位,對外投資居世界第三位,國際社會對我們的期待增加。

目前沿邊地區的開放程度還不適應國內外發展的要求。我國同14個國家毗鄰,陸路邊境總長2.28萬公裏,沿邊139個縣約200萬平方公裏,居住著45個少數民族。他們要想2020年實現小康還要加快開放的步伐。我國周邊人口多、資源豐富。

建設“一帶一路”的重大戰略意義,一是沿邊人民同步實現小康的目標,二是建立和平穩固的外交關係的需要,三是互通有無,共同發展的需要。四是完善開放型經濟體係的需要。

重點講一下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任務,大概有九條大的通道。

第一條是哈爾濱到海參崴,建立一條鐵路的通道,那個現在是閑著。如果是綏芬河修200公裏,修到海參崴,海參崴就可以為東北地區貨物的進出口提供良好的港口和對外通道。

第二條是滿洲裏到二連浩特到莫斯科,現在搞一個高鐵,這樣從北京坐高鐵一直坐到莫斯科。

第三條是從烏魯木齊到鹿特丹,形成原來的歐亞大陸橋。

第四條是從新疆的喀什、土庫曼斯坦、德黑蘭,一直到伊拉克裏海。

第五條是從新疆的喀什經過巴基斯坦的瓜德爾港,我們先修一條高速公路,然後是鐵路過去,新疆西部的貨物可以直接進入。

第六條是從昆明到保山、緬甸、孟加拉的吉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