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細節中的細節(21)(2 / 2)

惡劣的環境有時是一個理想的談判環境

良好的環境使人留連忘返,而惡劣的環境使人力求解脫。這種力求解脫的願望可能轉化為達成協議的動力。湯姆士·傑弗遜在《獨立宣言》簽字幾年之後說過:“在不舒適的環境卞,人們可能會違背本意,言不由衷。”眾所周知,那個簽字的獨立廳在馬廄的隔壁,七月份天氣非常悶熱,到處都是蒼蠅,蒼蠅還不時停在代表們的背上。在這種環境下,簽字往往意味著擺脫。

由此看來,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細節——談判環境,有時卻是影響談判結果的最直接因素。

89做自己的形象設計師

人的形象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第一印象。這種心理傾向得到了心理學家的證實。因此,在談判的初始階段必須注意一些細節問題,注重自己的衣著打扮,給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那麼,怎樣的衣著打扮有利於談判的成功呢?

要做到“三個一致”

“三個一致”即與談判的性質一致、與身份一致、與環境一致。

談判,內涵十分豐富。如果是正式談判,談判者應當穿得“正式”些,以示對談判的重視和充分的準備;如果是非正式談判,談判者的衣著則可非正式些、輕鬆自然些。

談判者要根據自己的身份來選擇衣著。一個人的穿著超過自己的社會地位,容易給人以做作感;如果穿著稍微低於自己的社會地位,則可以給人以平易近人感。

豪華或簡樸,高雅或平俗,均要考慮與談判環境的一致,即對等性。超越環境氛圍的刻意打扮,往往使對手感到你的做作;低於環境氛圍的穿著打扮,又會使你感到局促不安,甚至自慚形穢、喪失信心。

忌穿全新衣服

有人認為在正式談判中,穿著新衣服可以表現豪華和對對手的敬意。其實更表現出了寒酸和不自信。這個小小的細節也是應該引起注意的。服飾是“自我的延伸”,剛買的服飾,一來表現你專為這次談判而破費的良苦用心,而不是一種日常生活水準的自然表現;二來往往因為和身體無法產生貼切感,而使你的動作顯得十分笨拙;三來表現你刻意打扮的意圖——緊張、拘謹、不安、怯場。最好的做法是把新買的服飾先在家穿上幾天,或經過一次洗滌,使自己和新服裝相互協調後再穿人正式談判場所。談判場合以穿九成新的服飾為最佳。

創自己的標誌

經常出入談判場所的人,如果能把某一服飾作為自己的標誌,就會起到一勞永逸的作用。例如,斯大林的煙頭、阿拉法特的阿拉伯頭巾和軍服、撒切爾夫人的長裙、芝加哥銀行家法森的紅色領帶以及毛澤東的中山服。他們的穩定性標誌型服飾展現了充分的自信心和個人風格,同時也節省了更換服飾的時間,還可以避免因變換服飾所能引起的猜想和議論。

90宗慶後從細分市場中尋找商機

1988年,宗慶後用20萬元辦起了營養液灌裝廠,生產自己的產品。在當時,中國市場已經有38種營養液,各霸一方,競爭激烈,銷售大戰烽煙四起,令後來者望而生畏。市場調查人員的分析報告也令人大失所望:“中國市場已有38種營養液。市場供求幾近飽和,建議退出競爭。”宗慶後似乎剛跨出一步,就走投無路了。哪裏是市場的門徑?

1988年10月,宗慶後看到《杭州日報》刊登了一條新聞:“中國學生營養促進會會長,著名營養學家於若木在目前的一次研討會上透露,全國38億兒童和小學生中有1/3的人營養不良,僅浙江省8歲至12歲的兒童中就有47%的人營養不良……”

宗慶後眼前一亮:一半以上的兒童需要補充營養。國內雖有38種營養液,但都屬成人產品,與其生產第39種成人營養液,不如去占領兒童這一細分市場,生產一種兒童營養液。宗慶後堅信,全國兒童有了三億消費者,1/10就是3000萬,如果能在這個細分市場上喝一大口水,就是巨大的成功。

市場是發現了,但是如何解決產品問題?宗慶後一沒學過營養學,二沒造過營養液。怎麼辦?宗慶後想到求賢納才,科技興廠。他到浙江醫科大學營養學係請教專家,又到百年老店胡慶餘堂請到製藥技師和高級開發工程師。在宗慶後精心哺育下,娃哈哈產品終於批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