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撤退之後,英國幾乎沒有任何反坦克炮和反坦克彈藥,坦克不到200輛,野炮不足500門。這就意味著:英、法兩國在短時間根本無法裝備足夠數量的軍隊對抗德國的入侵。
但無論如何,英法聯軍總算得到了一次喘息之機。撤退成功的當天下午,丘吉爾就在下議院發表了一篇充滿鬥誌的演講。丘吉爾在演講中說道:
“這次戰役盡管我們失利了,但我們決不投降、決不屈服,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必須非常慎重,不要把這次援救說成是勝利,戰爭不是靠撤退贏得的。但是,在這次援救中卻蘊藏著勝利,這一點應當注意到……”
丘吉爾的演講贏得了議員們熱烈的掌聲。隨後,他慷慨激昂地號召道:
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忠於職守,如果我們的工作不出差錯,事事都像現在這樣安排周密,那麼我充滿信心。我們將又一次證明我們能夠抵禦戰爭的風暴,抗擊強暴的威脅,保衛自己的島國。如果必要,我們就進行持久戰;如果必要,就孤軍奮戰……我們要堅持到底,我們要在法國國土上作戰,要在各個海洋上作戰……我們要在灘頭作戰,在登陸地作戰,在田野、在山上、在街頭作戰,我們在任何時候決不投降!即使整個英倫島或大部分土地被占,我們饑寒交迫,我們所有由英國艦隊武裝和保護的海外帝國也將繼續戰鬥。直到上帝認為適當的時候到了,新大陸將挺身而出,以其全部力量支援舊世界,解放舊世界!
然而,戰爭的形勢對英國越來越不利了。在大軍壓境之際,法國軍政高層分裂成投降派和主戰派兩派。以法國副總理兼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貝當元帥和法軍總參謀長魏剛將軍為首的投降派主張放棄抵抗,法國總理雷諾和國防部兼陸軍部副部長戴高樂將軍則主張抵抗到底。但是,雷諾總理在內閣中軟弱無力,戴高樂地位卑微,兩人根本無力阻擋貝當元帥和魏剛將軍走向投降的步伐。
為了敦促法國繼續抵抗下去,丘吉爾在一個月之內5次前往法國,與法國軍政高層舉行會晤。6月9日,雷諾總理也派戴高樂將軍為代表飛往倫敦求見丘吉爾,請求英國的幫助。然而,一切都太晚了。德軍迅速消滅了法軍的主力部隊,隨即像潮水一般湧向法國腹地。
6月10日,墨索裏尼見德軍已經逼近法國首都巴黎,想趁機撈一把,隨即對英、法宣戰,意大利在北非的駐軍隨即向駐守在埃及的英軍發起進攻。丘吉爾立即命令英軍中東總司令韋維爾將軍組織反擊。
墨索裏尼的加入讓德軍如虎添翼。同日,法國政府匆忙撤離巴黎,遷到圖爾,法軍總參謀部則設在布裏阿爾附近。
6月11日上午11點,雷諾總理給英國首相丘吉爾發了一封電報,表示他能在奧爾良附近的布裏阿爾接待英國客人。同時,他也給美國總統羅斯福總統發了一封電報,要求美國派來“遮天蔽日的飛機”。然而,由於美國孤立主義與和平主義思想嚴重,羅斯福被縛住了手腳,除對法國的遭遇表示同情之外,什麼也做不了。
當天下午2點,丘吉爾一行乘坐的飛機抵達奧爾良機場。隨丘吉爾一起抵達法國的還有英國陸軍大臣艾登先生、帝國總參謀長迪爾將軍等人。法國方麵參加會談的有雷諾總理、貝當元帥、魏剛將軍以及國防部兼陸軍部副部長戴高樂等人。
英、法軍政界高層舉行的這次會談主要是討論戰與降的問題。丘吉爾力勸法國政府保衛巴黎,哪怕在城市內進行巷戰也在所不惜。丘吉爾特意向貝當元帥追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法國總理克列孟梭曾經說過的:
“我決定在巴黎的前麵作戰,在巴黎的城裏作戰,在巴黎的後麵作戰。”
但貝當元帥卻回答說:
“那時,他可以調動60個師以上的大軍;可是現在,我手上連一個師也沒有了。再說,那時戰線上有60個師的英軍,就是把巴黎化為灰燼也不會影響最後的結局。”
丘吉爾重申了自己的立場,無論在任何險峻的情況下都堅持繼續作戰,相信盟國能夠無限期地打下去,最終也能取得勝利。丘吉爾建議法軍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開展遊擊戰爭。他說:
“德軍在接觸點上並不像人們想象得那樣強。如果所有的法國軍隊,每一個師,每一個旅,在他們的戰線上都不遺餘力地作戰,就可以使敵軍的活動全部陷於停頓。”
貝當卻回答說:
“公路上的狀況十分可怕,難民擁擠,遭到無法抵禦的德機機關槍的掃射,大量居民成批地逃難,還有政府機構和軍事機關都在繼續崩潰……”
突然,法軍總參謀長魏剛將軍打斷了貝當元帥的話,插嘴道:
“法國將不得不要求停戰。”
雷諾總理立即喝阻他道:
“那是政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