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1 / 2)

春去秋來,山林由綠轉彩,竟也變得楚楚動人,如同瑰麗的仙子。

古道之上,李蛋穿著灰色的袍服,正一階階的清掃石板路。渴了,他就掏出身上的竹筒,喝一口清茶;累了,他就拿出衣兜裏的書籍,細細研讀。

山上過了四五個月,李蛋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節奏。他褪去青澀,讀著深奧的經書,也帶上了絲絲不羈的道意。

托前世漢文字的福,他已經識得常見的五千文,現在正在鑽研道家篆文,是一眾道童中進步最快的。

至於為何要鑽研篆文,蓋因那了了道人送他的一本書便是道家篆文寫成,艱澀難懂。

那書蠅頭小字,全二十萬言,涉及道家丹汞轉化、人體經脈血液諸方道理,是一本武道真傳,名字叫做《千葉功》。

他也在山上尋過了了道人說的麵如冠玉,額畫金蓮的道人,皆是一無所獲。因此隻能自己費心思考,將書中道理和道家經文一一對應。

“你喜歡看書?”說話的是冷麵紅皮的道士,正是五意,執掌廟裏規儀的。這道人不論見誰都像欠了他錢,習慣性的掛著一張冷麵。大家也都不大喜歡他,平日裏似乎很少露麵。

今天不知怎麼來到了盤山小道,打斷了看書入迷的李蛋。

“喜歡。”對這人,李蛋還是有些畏懼的。和他同期的已經有三個被這人一頓鞭條打的躺了數天。

“這書你且看著。讀通了去清淨居的閣樓尋雲濤道人。”五意道士從袖口抽出了一本書。

李蛋接過來一看,是本《王一山靜法》。

見李蛋接過了書,五意道士轉身就走。

見得道士走的遠了,樹後探出個腦袋來,是道童陳發財。

“五意道長來做什麼?”他問。

“不知道。”李蛋也是一頭霧水。

“嘿,反正隻要不是找我就好!”陳發財聳聳肩,“我們發現了一個岩蜂巢穴,你來不來?”

“不去了,我要看道長送我的書。”

“哎呀,這樣下去,你就變得和那崔傻子一樣了!”陳發財嘻嘻笑著,做個鬼臉跑開了,一邊道,“蜂蜜我就不留給你了!哈哈!”

李蛋苦笑一聲,這采集野蜂蜂蜜的法子還是自己教會這家夥的。

他低頭打開這本《王一山靜法》,細細看了起來。

原來這書說的是氣功入門,指導人入靜的方法。

入靜,是指在氣功鍛煉過程中,在思想安靜、意念集中的基礎上出現的清醒,保持意念專一,輕鬆舒適的一種練功境界。想要練好氣功,入靜的法門必須要掌握。

這本《王一山靜法》述說的乃是入靜最初,以一念代萬念的法門。

普通人心念如麻,思緒如輪,流轉不定。《王一山靜法》觀想大山,以山為王,鎮壓雜念,澄心靜慮,能做到入靜最初的階段——心定。

李蛋得了這書,如同得了至寶。從最初的那個背影,到了了道人,這世界已經向他展示過神秘的一麵。他可以說是得其門卻不得其入,這本《王一山靜法》來的正是時候,恰能作為打開門扉的鑰匙。

隻是這書上練法還有許多講究,要許多輔助,要想學會,便隻有按五意道人說的去閣樓尋找雲濤道長幫忙了。

而且這書還要讀上數遍,細細琢磨其中不通的地方,見了道長,才好發問。

李蛋平複了一下心情,把地掃完,回到屋子,細細研讀這本《王一山靜法》。

一周之後,李蛋才帶著這本書去見雲濤道長。

這位道長住在清淨居,乃是寺廟後方的幽居之所。此地種著一叢叢修竹,將之環繞,要進去,需要繞上幾個圈子。

待又轉過一叢翠密,眼前便會霍然開朗:但見飛崖之下,閣樓依山而建,清晨雲霧飛騰之中,好似天上宮闕。

又過了一條溪流,便見得畝許蓮池,有一位道人坐在那裏,閉目養神,正是雲濤道長。他是平日裏授課的道士,相貌平常,但喜歡帶著羽冠,拿一柄拂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