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上巳節,上古軒轅大帝誕辰,當香薰藥浴,更衣去晦。
南陽縣東,麗水河畔,人們三兩成群,手執蘭草洗濯身體,祓除不祥。李蛋一家也是如此。
李老根親手給李蛋穿上一件簇新的青色袍服。衣服顯大,遮住了李蛋的瘦弱。但下一刻,李蛋母親的眼淚就簌簌落下來,打濕了青衫。
“孩他娘,莫哭,莫哭。上山學道,又不是進狼窩虎穴,怕個啥捏?”李老根偷偷抹了把淚,說道。
“隻是蛋娃這麼小,不知吃不吃得了苦?山上風大,要是得了什麼病症,該怎麼辦?”
“沒見識的,山上都是老神仙,個個法術通天,一道符籙下去,什麼病也都好了。”
“隻是蛋娃這麼小,山上也沒什麼可吃的,要是飯食不合胃口怎麼辦?”
“娃子不挑食,山上米飯也是管飽的,還怕餓死不成?”
一家人絮叨著,卻還是上了山。
這長生廟修在扶餘山半腰,坐看東方,兩邊山嶺高聳,前麵一潭碧水。有古木長青,奇卉常綻,飛鳥呦呦,猿獸嘶嘶,真個道家清修地。
長長生廟廟門三進,前麵一扇旁邊挑個紙幡,上麵寫道:“三月三,上巳節招收燒火、灑水童子,供應飯食,教授文字,優者錄為道童。”隻是長幡左右還有條幅,寫著:“入我門來,生死莫論!”
那幡下坐著個雞皮老道,枯瘦如柴,穿一身灰色道袍,正在給一個孩童摸骨:他倒提孩童雙腳,不管孩子的哭鬧,從腳摸到頭。
看了一會兒,李蛋也瞧出了名堂:隻要回答問題不出差錯,加上身體沒什麼毛病,就能錄用。
待到李蛋時,老道便指著桌上幾樣事物問道:“這是什麼?”
“酒、鹽、醋、蒜、花椒。”順著老道的手指,李蛋一一作答。
“哪裏人氏?”
“南陽縣桐鄉高崗村磨莊人。”
“多大?”
“今年八歲有餘。”
“過來。”老道又是從腳到頭將李蛋摸了一遍。雖然感覺有些別扭,但李蛋卻是沒有哭鬧,讓繃著臉的道士也和顏悅色了幾分。
確定沒有問題,他示意李蛋站到身後,轉而對李老根問道:“可願訂立契約?”
李老根似愣頭鵝呆在那裏,老道又問了一遍,才回過神來,喃喃道:“小人願意。”
簽字畫押後,老道士囑咐道:“且寬心,這廟裏工作不累。平日農閑,你也可以過來探望一二,隻是在契約三年期限內不得私自領著孩子下山。”
李老根哆嗦著收下字據,拉著李蛋他娘站到了一邊。夫妻倆把字據看一遍,又把李蛋看一遍,如此反複,隻愁的臉色發白。但夕陽已斜,天色不早,二人也隻得三步一回頭的下了山。
老道士招收了八個童子,見無人再來,便收了幡子,領著一眾孩童來到一座泥瓦矮屋前麵。
“你等在此休息。晚飯會有人送來,莫要亂跑,山上有豺狼虎豹,小心被叼了去!”
言罷已是獨自離開了。
一眾孩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亂動,隻是推開房門,走了進去。
李蛋見裏麵一條通鋪,鋪了木板,木板上蓋了稻草,再無其他,也是臉色發苦:春日料峭寒,衣裳薄薄也罷了,這睡覺的地方居然連被子也沒有,隻這些稻草怎麼熬過寒夜?
“你們便是新來的?”門前探出了個毛茸茸的腦袋,頭發雜亂,臉上黑一塊白一塊。
“是的。”人群裏希拉應了兩聲。
“嘿!”那門外的小孩樂了:“那快過來幫忙,晚上可是你們住在這裏!”
李蛋和幾個孩子隨那小孩到房子後麵一看,才發現通鋪連著外麵的一條火炕。此時,已經生起火來,炕上還煮著一鍋粥米。
“我叫樂淘淘,是廟裏的燒火童子。以後你們就歸我管了,從明天開始學習劈柴、挑水、燒火、做飯、灑掃等雜活。”樂淘淘年紀不大,卻顯得成熟,做起事情來麻利的很。
李蛋幫忙整理柴火,一邊問道:“這廟裏不是還教授文字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