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洵收攝住心神,扶著元哥坐好,自己也挨住她坐下,摟住元哥柔軟的腰肢。兩個人就這樣緊緊擁坐在一起,直到彼此都恢複了平靜。
下午的時候,在職方司人員配合下,趙洵辦妥了二人離開的手續,帶著元哥投東南方向往舟山而去。
按照官方要求,像汪天賜這種外交使團成員在每到達一地時,都須向當地官府申報備案,以便官府掌握其行蹤。其實這也就是官樣文章,趙洵自然是不去理會的了。
與趙洵單獨相處時,元哥就沒必要再擺郡主派頭了,一下子流露出小女孩兒新奇好玩的本性。一路上又是坐車又是騎馬,時不時地還需要乘舟過河,各式交通工具都讓元哥折騰了個夠,歡笑聲撒滿全程。趙洵也是極為慣她,由著她去玩鬧。
從嘉興到舟山的路途非短,沿程景色秀美異常。此時天候正好,已是一派江南綠柳、蘇堤碧煙的水鄉風物,便是在農田裏耕作的一個荷鋤老翁或是於扁舟中垂釣的蓑笠漁子,望去亦是盡脫塵俗,仿佛處處皆可入畫一般,直令元哥留戀難去,走一處便讚歎一處。在晚間之時,更有趙洵以剽竊而來卻硬說是自己編寫的一曲『春江花月夜』纏綿琴聲相伴,若非元哥知道趙洵還要趕路,真希望就此長住下來細細品味了。
到達舟山之後,眼前又是另一番景象。
舟山瀕臨東海,是在南宋大陸版圖上離海疆最近的一個治所,上承臨安,下接慶元,海上運輸的地理位置算是很重要的了,然而幾年前南宋開放了海禁之後,在舟山更南邊的台州、溫州、福州等府縣就徹底把舟山的海運貿易給承接過去了,相比起舟山來,顯然那些地方更適合開發遠洋貿易港口。就這樣,舟山的外海沉寂了好幾年,除了一些零零星星的打漁船之外,罕有大股船隊經過。
這一切,在一年前南宋朝廷正式將舟山由縣升府之後得到了改變。
如今的舟山府,再也不是從前那個破破爛爛的小縣城,隻見城牆寬厚,內外城分明,城內道路四通八達,新修了筆直寬闊的井盤形大街,兩旁鱗次櫛比的高大房舍也在陸續完工之中,風格式樣都極為整齊劃一,乍看上去,更像是一個軍營多過了府城。不過城內酒樓、客店、商鋪、牙行等一應俱全,人來車往,市肆甚是熱鬧繁華。
出東城門不遠處就是舟山港,遠遠可以望見海麵上密密麻麻停泊著不下千餘艘海船,鋪滿了視線所及的海岸線。其中大的海船直似有七八層樓高,便是至小的,望去搭乘個一兩百人也不會有太大問題。不止如此,每時每刻還可見到無數個巴掌大小的蜂船在這些大船中間忙忙碌碌地穿梭來去,不停地將大批物資運送上船。
如果隻是如此,那麼舟山港與南宋一般的大型海運港口也沒有太大區別。
實際上,在這般景象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指揮調度眾多海船的人員,竟然都是清一色身穿海藍色南宋水師製服的官兵士卒。
原來停靠在港口裏的大都是戰艦之流。
見到了這一幕,趙洵不由自主地立定腳步,心馳神往地望著在蔚藍海麵的襯托下尤顯光輝奪目的大宋遠洋艦隊。這還是在舟山建府、舟山港成為大宋第一個軍港之後,他首次踏足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