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途非止一日。
金國議和使團坐船過了太湖,前方到達嘉興府時,南宋朝廷早已派出禮部官員鄧友龍等人在此迎候。
三年多以前,當韓侘胄力主北伐之時,這個鄧友龍也在其中很是推波助瀾了一番。就是此人從金國出使歸來,聲稱有人向他夜半告密,說是金國饑饉連年、民不聊生,王師若來勢如拉朽。結果一場綿延淮地數千裏、死傷數十萬人的戰爭,就建立在這麼一個“告密”得來的情報上。
在趙洵主政之後,查察鄧友龍此人雖然詭譎多詐,好出大言,專喜虛詞粉飾、文過飾非之舉,好在心尚忠義,人也極為熱中,但是南宋朝廷偏偏委派此人做了淮西漕運,那不是把一個做外交官的好材料往貪官的火坑裏推嗎?當下不由分說就把鄧友龍調任到了禮部。果然此人在幾年前與金國的和議談判中發揮得極為出色,完成了許多艱難困苦的談判任務,為順利簽署宋金第五次合約立下了汗馬功勞,幾年來累遷至禮部侍郞。
鄧友龍與另外一位禮部官員曾從龍合稱為禮部“二龍”,都是趙洵極為看重的,期待他們能在本次和談中再次煥發耀眼光芒。
當然,這個“二龍”的稱謂是趙洵叫著玩兒的,眼下南宋朝廷還沒有人敢公然附議,可謂曲高和寡之至。
金國使團與鄧友龍等人在嘉興知府洪谘夔的官衙會麵時,趙洵沒有參加,卻找到了與禮部一行人共同前來的一名職方司人員,讓他安排自己離開使團單獨行動。由於趙洵是以金國使團成員“汪天賜”的名義出使南宋,姓名都是登記造冊的,故此要離開使團的話,還需要在南宋方麵辦理相關手續。
議和是邦交大事,南宋職方司職責所在,肯定要全程參與。這名職方司人員也是無相的親信手下之一,識得趙洵乃是監國榮王,當下沒甚說的,奉命唯謹。
接著趙洵又去見元哥,讓她隨同張欽差一起去臨安,而自己有一些事情要處理,先暫時離開幾日,待辦完事後,自會到臨安找她。
元哥在趙洵陪伴下看玩了幾日南國山水,每天心情都很愉悅,原本有些內向的性格都變得開朗了許多。她本來還笑模笑樣的聽著趙洵說話,然而在聽完之後,元哥臉上笑容漸漸散去,又隱隱約約流露出以前那種淡淡的憂傷之色,看得趙洵心裏莫名一痛,溫言道:
“我與你約定歸期,少則五日,最多七日必到臨安見你。你信得過我說話麼?”
元哥微微搖頭,道:“我不知道臨安在哪裏,也不知能不能到了,隻怕到時你在那裏找我不到……”
趙洵臉上露出一絲笑意:“你不知道不打緊,張欽差他們不是會陪你同去麼?再說還有宋人帶路,莫非你還怕自己走丟了不成?”
元哥又搖搖頭:“那些宋人我不認識,他們說話的口音也怪怪的,我都聽不大懂……”
趙洵忍笑道:“那張欽差呢?你信不過宋人,總會相信張天綱會帶你去臨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