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舟山軍港(2 / 2)

趙洵至今仍然清楚地記得,幾年前當自己第一次來到舟山做調研時,海麵上那種孤曠寂寥的場景帶給自己的視覺衝擊與巨大失落感。

舟山建府並成立軍港一事,說起來容易,當年卻給趙洵在南宋朝堂招來了一場絕大的政治風波,當危機到達頂峰時,甚至都開始有易儲風聲悄悄流傳。

原因無它,以守舊的戶部尚書毛晃為首的一群南宋官僚隻搬出了八個大字“窮兵黷武,勞民傷財”,便牢牢地封死了其他開明官員的進言之路,更是動搖了一貫都是無原則偏向皇太子兼皇侄兒的寧宗皇帝的信心,一度下旨命監國榮王暫卸政務,赴谘善堂讀書,這才引起了易儲風聲漸起。

但是,那些不開眼的官員們自以為揣摩上意,紛紛奏請易儲之時,沒想到卻觸了寧宗一個大黴頭。

寧宗是死活都不會答應易儲的,他可是個重感情的人。想當年韓侘胄北伐整了那麼大動靜,搞到最後天怒人怨,結果現在都好端端地在梅州養老,更何況是他從小看著長大的皇子趙洵,還外加親兄弟老燕王的情分?再說寧宗對趙洵描繪的大宋海洋戰略前景也不是沒有動心過,當時還與同樣在座的老燕王很是笑談了一番。

易儲之爭的結局就是寧宗動了雷霆之怒,分別仗責流配了三四個叫囂最凶的司郞級官員,才徹底平息了這場爭端。

然而舟山軍港之議卻也因此停滯了下來。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麵,其中一個原因是南宋政事都堂長期以來乏人主持。在趙汝愚、韓侘胄二人相繼去位之後,繼任的丞相無論是李璧還是鄭清之,在資曆與威望上都無法服眾,也就很難讓整個朝堂形成一個統一意誌來貫徹執行監國榮王的施政方針。

另一個原因卻是趙洵有意為之。

舟山軍港是趙洵誌在必得的一步重大政治、軍事、經濟布局,以成立軍港這種震撼人心的事件為誘因,撼動南宋朝廷僵化多年的政治架構,並給汝愚大叔的順利回歸營圍造勢。為了把局麵攪得更混亂一些,他從一開始便擺出一副一意孤行的姿態,惹得毛晃等人聯名上書向寧宗陳情,終於說動寧宗暫時收回榮王的監國之權。

就在毛晃等人以為己方大獲全勝之時,由川蜀清遠公趙柬親自帶隊的一支囊括了經貿、法律、軍事、工程、數理、財計等各專業人才在內的融資團隊,成功說服了總部位於福建路泉州府的民間組織“市舶貿易聯合會”,從二十三家規模最大的遠洋貿易海商那裏獲得了總額高達三千四百萬兩白銀的融資支持。

其中在南宋遠洋貿易量排行榜中,多年以來都占據龍頭的市舶綱首“黃興記”船行,帶頭向大宋水師贈送了兩艘如同後世航母一般規模的超級巨艦“木蘭舟”,而排名第二的“王福記”及第三名“蔡景記”也不甘落後,聯合讚助了兩艘木蘭舟及一艘“大福船”。其餘二十家船行湊在一起,同樣報效了五艘大福船及十幾艘中型海船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