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再遇接到此報嗟歎無及,既痛惜這些義軍不聽指揮導致敗亡,又悔恨自己未能早到一步與他們取得聯係,隻是他行軍再快,也不可能打亂韓師王的總體北伐計劃,早早地便前來海州接管楊安兒之軍。
按照探子所報,此時海州境內駐紮了數萬金人大軍,戒防甚嚴,到處都在清剿楊安兒的餘黨。畢再遇一看無機可乘,歎一口氣率領部隊又回了漣水。
畢再遇一來一往之間,過了旬月有餘,他深入敵後消息閉塞,一直不知北伐軍各路戰場的戰況,等到了漣水與郭倪一部取得聯係,這才知道戰事進展不利,宋軍的局勢極為險迫!
日前郭倪派遣郭倬、李汝翼兩人進攻宿州,這兩個剮不盡的殺才為了和民軍爭功,竟然在民軍攻上宿州城頭後,又在民軍背後放暗箭!最後被金兵殺得大敗,遁還蘄州。金人追擊郭倬,把他包圍了起來,郭倬為了逃命,又竟然把馬軍司統製田俊邁綁起來送給金兵!這才被金人放了一條生路,狼狽逃回。建康都統製李爽圍攻壽州,被守城的金兵和援軍裏應外合擊潰,大敗而歸。在西路戰場上,七路招討使皇甫斌攻打唐州,被金兵偷營死傷數千,皇甫斌重整旗鼓再來交戰,又中伏,軍隊被分割為二,大潰,死傷萬餘。江州都統王大節,往攻蔡州,金人開城搦戰,宋兵立即潰退,竟是沒能往前挪動半步就敗回了襄陽。
不久,朝廷旨意下來,將皇甫斌、王大節、李汝翼、李爽等人,均皆坐貶。郭倬罪惡昭彰,斬首鎮江。至此,北伐西路戰事全線停頓,隻有東路大軍還在勉力支撐,維持一個不死不活的局麵。
畢再遇聞知前情,眼見大勢已去,自己孤軍留在漣水也無所作為,再逗留下去便要深陷重圍了,於是帶兵迂回到泗州,又轉途前往揚州向郭倪複命。
這一日,部隊行至江都,前方探馬來報,金賊將領胡烈仁,率一路大軍自西而東前來進犯,來勢洶洶,前日已經攻破滁州,進窺真州,而真州離揚州也不過十餘日路程。郭倪遣兵往援真州,士卒均是不戰而潰,真州一片混亂,郭倪遂棄揚州遁去。
畢再遇得到此信後大驚失色,心知若被金兵在揚州站穩腳跟,此後大軍一路南下,何須多日便可打到臨安,大宋有亡國之危!
畢再遇更不猶豫,當即傳令三軍折而往西,向金兵當麵迎去,務必要攔腰截斷金兵前進的路線!
開禧元年五月初,兩淮大地陰雨連綿。
在一眼望不到邊的一片泥濘之中,十萬宋朝正規軍在金軍鐵騎的追擊下丟盔棄甲、狼狽而逃。此時,唯有一支軍隊,軍容嚴整,氣勢如虎,於驚濤駭浪之中溯遊而上,一杆大旗在血雨腥風中烈烈作響,旌麾所指,十蕩十決!這杆大旗上便書寫著“畢將軍”三個大字。
真州境內有一城名六合,扼守著西進東出的通道,地當要衝,素有六朝古都的“京畿屏障”之稱。如在滁州與真州之間劃一條直線,六合恰便在這條線的中點。畢再遇選了此城作為拒敵之所,率領人馬星夜趕到六合布防,憑借不到一千人馬之數打退了金將胡烈仁兩萬多人馬的進攻!
胡烈仁敗退後,畢再遇尚怕金賊會集合重兵卷土而來,於是率兵奪取六合城東的野新橋,意在以一支偏師襲擊金人的後隊,哪知等了多日不見金賊動靜,最後還是派出去的探馬回來報告說,川中吳曦叛亂,但二十餘日後即被敉平,為了呼應北伐戰事,川軍也從大散關一線出擊,連下金國的鳳翔、武亭、周至數城,金賊京兆府告急!金人迫不得已,抽調南侵軍隊助守京兆府,這才大大緩解了宋朝西線戰事的壓力。
金兵大批轉移之後,在前線的宋軍將士們總算緩過一口氣來,十數日過後,川陝的確切消息傳來,有兩個傳奇般的名字開始在軍中流傳,那就是成州趙柬與張效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