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例子說明,若想取得批評的正效應,就要摒棄過度幹涉、事無巨細、身體力行的愚蠢做法。
(2)不要揭人短處
談話應該是輕鬆愉快的,尤其是能互相肯定對方的說話,那麼甚至可能雙方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但有些人卻不懂得談話的藝術,他的談話會像一個檢查官來審查對方的談話,不時地給對方指出一些缺點,有時甚至是一些尖刻的批評。在他們心裏似乎不存在一個平心靜氣談話的觀念。與其說他找到一個談話對象,不如說找到一個批評的對象,他總喜歡指出人家的短處,而使他人處於下風,顯出自己的一種優越感來,好像他一向是光榮、偉大、正確的,而他人就是自己的反麵典型。這種談話當然是令人不愉快的,因為這傷害了對方的自尊。
當一個人被他人指出自己不曾發現的缺點或錯誤時,他是不會心存感激的。因為他不會相信自己身上有這種缺點,所以他會認為你是在惡意中傷。可能的情形是,他也會想方設法地挑出一些你的毛病。
聊天的時候,你偶然指著人家的鼻子說:
"你這家夥是很小氣的,比如有一次,我們去飯店吃飯,你……"像這樣的例子你或許能找出很多,用來"論證"你的觀點,你舉得越多,對方會越惱羞成怒,而不會感到你的觀點越來越正確。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對方明明知道自已的錯誤,但巧立名目,找出借口來掩飾自己。對這種人你可以含蓄委婉地點明就行了,沒有必要捅破,你隻須明白他在說謊,並且在行動上不做任何支持就行了。如果你這樣說:
"哼,這個家夥又在說謊了,簡直無恥!""你有種的話就承認已這麼做了!"諸如此類的話可能會表現出你的堂堂正氣,但人在需要虛與委蛇的時候還是要講究些計謀,如果對方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如果你捅破他了,他會因此而明日張膽地幹壞事,甚至對你自己也造成不利。如果對方是一個知善惡、思悔改的人,你這麼一點破,他可能會生出一種大錯已鑄,不如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更有甚者,有些人喜歡指出對方的某些深以為患的隱私或短處,並將它當做笑料以享同座談客,那可能會造成對方對你的刻骨仇恨。有些事情在外人看來不算什麼,但如在自己看來可能是極為關注的,外人輕易地指出這種東西,會使他感到如同挨了一個耳光。
"你以為你這樣解釋得通嗎?好,我再問你……"如果你這樣詰問對方的話,不隻會使對方感到很沒麵子,而且使氣氛頓時緊張起來,因為對方會有一種被逼入了牆角的感受。
"得饒人處且饒人",我們始終要給對方一個機會,不要讓對方難堪。我們有很多平凡的俗語,足以使我們謹記這一點:
"矮子怕量身高,和尚怕說燈泡。"
(3)不使人難堪的批評
一九○九年正是德皇威廉二世執政,他目空一切,發表了一篇荒誕絕倫的演說,他說德國是世界和平的主宰,隻有使德國建立強大的陸海軍才能穩定歐洲,並且維持英國的利益。他還聲稱自己是英國友人,他曾使英國不受俄法兩國的壓力在非洲獲得勝利。
這篇演說在每日新聞上刊登,舉世震驚,並把整個局勢攪得越發混亂。世人都對這篇驕橫狂妄的演說加以攻擊評論,尤其是在英國最為激烈,連德國的政客亦不勝驚惶,德皇至此也後悔不該說那麼露骨的話。為了保持自己的尊嚴,德皇就把責任推到總理大臣布洛克親王身上,叫他來聲明那篇演說是出自親王的建議。布洛克得知此事後就對德皇說:"陛下,恐怕世人不會相信它是事實。"德皇聞之大怒,便說:"你以為我才是笨豬,能犯你永不犯的錯誤。"布洛克立即發現自己的錯誤,於是連忙改正說:"陛下,我說的話絕無這個意思,實際上陛下各方麵的學識都遠勝過我,我所懂的隻是軍事和外交上的一些粗淺知識,而陛下在這方麵懂得比我多得多,並且精通一切自然科學。陛下每次談及各種科學原理時,我都深感佩服,因為我完全是個外行,連一點兒都不懂。"德皇經過他這樣一補充,心中不快頓時全消,因為他相信布洛克沒有鄙視之意,並且敬佩自己的才能,於是很高興地握著布洛克的手說:"我們繼續互相合作,團結一致,如果有人說布洛克不好,我將對他的鼻子猛擊一拳!"布洛克親王在千鈞一發之際挽回了局麵,可是他在說話中仍有一個錯誤,那就是他應該把讚美放在前麵,這樣就天衣無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