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祭靈(1 / 2)

“孟安,山東德州人,半生任俠使氣,靖康二年夏加入護民軍,為步兵第二師副師長。靖康三年春,金酋宗弼突襲曹州,孟師長率數千民壯,血戰數日,擊退宗弼。孟師長力竭而歿。”

“郭進,蜀地閬中人,流民出身,雖驍勇絕倫,寧餓斃終不為盜。入護民軍,任第一師步兵掌旗使。靖康三年春,竹蘆渡一戰,生裂金酋。中金人暗箭,歿。”

“寇成,相州湯陰人,本為湯陰馬弓手,善騎射,精練兵。為護民軍背嵬軍統領。靖康三年春,於曹州城外,歿於金人之手。”

“王柱子,鄧州人,護民軍士,歿於曹州城外。”

“張大力,魯山人,護民軍士,歿於孟州。”

護民軍英烈祠裏,數千軍士手持長槍,殺氣森然,白衣如雪,默然肅立。一眾將士分作兩排,立於英靈碑前。嶽飛李八少黃縱站在前排,蘇邁每念出一個人名,三人都會點上一柱香。隨著香火越來越多,巨大的香爐裏變成一團煙氣燎繞的火焰,熊熊燃燒起來。

從早上到中午,負責念出英靈人名的蘇邁嗓子都沙啞了,但他的精神頭卻依然極高。來到應天府數月,蘇邁的思想完全轉變了。以前他認為保家衛國,全仗文人運籌惟幄,決勝千裏。金人南下的殘酷事實讓他明白,能抵禦外侮的人卻不是文人,而是那些地位毫無的軍卒,破衣爛衫的莊稼漢。懷著對往日偏見的懺悔,蘇邁主動要求為英靈唱名。在料峭的春風裏,蘇邁感覺自己念誦的不是一個個樸實簡單的人名,而是一個個不屈的靈魂。

但和蘇邁不一樣的是,往日裏對英靈祭祠極為上心的應天士紳這一次卻隻來了數十人。這些家大業大的世家們,看到護民軍危如累卵,又起了擇木而棲的心思。他們卻不知道,黃縱李八少早把他們暗記在冊。

連綿數月的戰鬥,護民軍傷亡數萬人。不過大多數護民軍有家有室,會遵照他們的遺願,把他們的遺體送歸故裏,連同他們豐厚的撫恤金。隻有數十名戰將,以及數千無家無室的護民軍,才會安葬英靈祠。

到了午後,數千英靈骨殖完全葬入英靈祠。蘇邁終於在嶽雲牛通的攙扶下退了下來。嶽飛立於英靈碑下,轉身麵對數千軍士,長聲說道,“眾位弟兄,過去三個月,我們有無數弟兄戰死,隻為了把金狗堵在黃河北岸。我們成功了,因為我們以數萬人馬,殲宗翰數萬鐵騎,打得金狗寸步難行。數萬戰死的弟兄,在天之靈,足以瞑目了。但是,我們也失敗了。因為濟南知府劉豫的降金,女真東路軍乘虛而入,進逼曹州。我們在曹州城下,以數千人馬破金狗宗弼數萬,打得金狗退回東平府。可是,我們連番的戰鬥沒有為應天百姓贏得安寧,沒有為中原百姓打下一片樂土。因為金狗再次殺來了。金狗在虞城縣焚我十幾個村莊,殺我上萬百姓,此仇不報,何以為華夏男兒!”

“但是這一次,我們要麵對的卻不隻是金狗大軍。我們還要麵對朝廷大軍。昏君趙構,畏金如虎,棄應天於亂軍,逃往江南。我們應天百姓依靠自己的力量,平定亂軍,抵禦金狗。這個昏君竟直斥我們為賊寇!什麼是賊?什麼是寇?偷竊百姓者為賊,搶掠百姓者為寇。依此論之,皇帝實為天下最大賊寇!更有甚者,昏君父兄被擄,靖康之恥未雪,卻與金狗暗結盟約,四麵進軍,試圖滅我護民軍,毀我應天府。由此可見,這昏君不但算不上君王,連一個男人都算不上。”

“但是,我應天府數百萬百姓都是大好男兒,絕不會在敵人的屠刀前屈服。但是,我護民軍數萬健兒,都是大好男兒,絕不會被敵人的聲勢所壓倒。在眾多英靈之前,嶽飛隻想說一句話:殺金狗,逐昏君,還我百姓清明世界。”

“殺金狗,逐昏君,還我百姓清明世界。”數千軍士齊聲應和,聲如雷霆,直震九天。

黃縱李八少薛弼對視一眼,眼中既有無奈,也有振奮。護民軍雖然不接受朝廷調令,但也一直沒有打出反對朝廷的旗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護民軍才能和宗澤並肩作戰,才能和朝廷諸軍,維持著表麵上的同僚關係。但從今天開始,護民軍和朝廷將成為水火不容的敵人。可是護民軍沒有別的選擇。

既然朝廷公然直斥護民軍為寇了,如果還要卑躬屈膝,隻會讓數萬護民健兒離心離德,被朝廷暗暗瓦解。不如直接打出反旗,不但打斷朝廷的如意算盤,也讓一些和朝廷來往不斷的護民將領立即收手。

當然,打出反旗,對護民軍的影響極大。趙宋為帝百餘年,正統觀念深入人心。哪怕趙構孱如女子,一旦登基為帝,照樣引得天下景從。也許從嶽飛說出逐昏君這句話,護民軍麵對的敵人,就不再隻是朝廷大軍,還有全天下視趙宋為正統的大批文人,大批英雄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