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是一種智慧。“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未形。”隻有學會放棄,才能使自己更寬容、更睿智。放棄不是噩夢方醒,不是六月飛雪,也不是優柔寡斷,更不是偃旗息鼓,而是一種拾階而上的從容、閑庭信步的淡然。
放棄是一種靈性的覺醒,是一種慧根的顯現,一如放鳥返林、放魚入水。人生是艱難的航行,絕不會一帆風順。當必須放棄時,就果斷地放棄吧。放得下,才能走得遠!有所放棄,才能有所追求。什麼也不願放棄的人,反而會失去最珍貴的東西。放棄時髦,是為了追求更前衛的特立獨行;放棄熱鬧,是為了追求更豐富的心靈盛宴。
自古人生何其樂,偷得浮生半日閑
與其匆匆忙忙地活著,何不留點閑情、來點逸致?
當年蘇東坡被貶海南,暮春時節,東坡先生閑來無事,閑逛時路過一處圍牆,綠肥紅瘦,一時從圍牆內傳來隱約的少女喜笑聲聲。
於是,一首《蝶戀花》佳作,使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完成了一次閑逛出精品的曆程,也給後人留下了文學財富。
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像飽含憂患的東坡先生那樣,能出心靈獨白的精品。但是,閑蕩中的所得是你自己的,是一份獨特的心靈的收獲。
你曾經無所事事地閑蕩過嗎?也許“閑蕩”這個詞早已不存於你腦海裏了,因為我們壓根兒就忘了該怎麼閑蕩。
以往,我們常會在廚房裏東晃晃西晃晃,今天烤個蛋糕,明天做個餅幹什麼的,其實並不是真的想吃,隻不過為了好玩而已。但是現在呢?多數人早已不曉得該怎麼在廚房或車庫裏閑晃,甚至,可能連開夥都懶得動手,而車庫也早已加蓋成違建了呢!閑蕩早已不可得。
自從生活開始忙碌起來之後,我們是不是常常告誡自己:“閑蕩是在浪費時間、蹉跎生命而已!”其實並非如此!要是偶爾閑晃一下,說不定生活就不會那麼匆忙了呢!
過慣了所謂“充實的生活”,總認為工作時工作,遊樂時就該盡情遊樂,而“閑晃”既不是工作也不算遊樂,當然避之惟恐不及。再加上放眼望去,終日閑蕩者盡是退休老人、無業遊民,每個人都害怕被冠上個“遊手好閑”的罪名,無不盡量將行程排滿,好讓自己安心點。
然而,我的心真的能安靜下來嗎?匆促的行腳背後,是不是仍有些許悵然、幾多無奈?想要擺脫無窮無盡的束縛,卻又不敢,深怕惹來別人異樣的眼光,唯恐自責感加重?
別怕!隻要你仍心存目標,“閑蕩”隻不過是往目標前進之路上的野花而已,一路上野花無數,隻要不盡采,偶爾彎腰俯拾,是不會耽誤多少的。更何況,一路有花香為伴,此行不更歡愉?
偷得浮生半日閑,可以讓你多點時間思前想後,雖不必然會讓此行一路無阻,但必能調節生活步驟。與其匆匆忙忙地活著,何不留點閑情、來點逸致?
放鬆心情,把自己解放出來
在平衡的理想生活中,健全的、溫和的快樂享受是必要的。
也許是因為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世界的變化日新月異,我們已經習慣了那種高度緊張、在壓力之下長時間高度集中精神的生活。
仔細回想一下,無論是在運動場上,還是考場上,或者是職業場上,或是市場上,我們總是過於緊張,時刻處於一種臨戰狀態,不僅如此,我們還喜歡人為地製造緊張氣氛,讓周圍的其他人也跟著自己緊張,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使得我們離快樂越來越遠,漸漸忘了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生活,隻覺得滿身重負,競爭壓得我們透不過氣來。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邊在吸收許多有益的東西,一邊欲望也越來越多。為此,我們想盡辦法去與別人競爭。
為了擁有更多的東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單調,以至於最後隻剩下工作與競爭。而當我們真的獲得了我們想要的那些東西時,卻又不覺得快樂。
看看周邊的朋友也是如此,明明看起來可以達到很快樂的境界,但卻沒有一個人快樂。似乎我們擁有得越多,我們的欲望也越無止盡,負擔也越重,有時候,我們自己會問自己:我們追求的究竟是什麼樣的生活?
其實生活中值得我們去體驗、去享受的事情很多:娛樂、愛情、家庭生活、回憶、創造、放鬆、交流……這些都能夠帶給我們無窮的樂趣,而我們的成長過程本身就有許多耐人尋味的片段,競爭不是也不應該是我們生命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