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樂的王子真的憂鬱了,他千方百計地要去尋找快樂,可是快樂卻躲起來了。
可是快樂在哪裏呢?它躲在春天的百花中,它躲在秋天的明月裏,它躲在夏天的涼風裏,它躲在冬天的大雪裏,它躲在自由自在的生活中,它躲在沒有拘束的茅屋裏。
隻要你知道什麼時候該去聞一聞花香,隻要你知道什麼時候該去聽一聽蟲鳴,隻要你敢隨隨便便地躺在地上看雲,那麼快樂就離你不遠,它會自己來找你。
一位從事室內設計的工程師說起關於簡約的空間美學的話題時說:“就建築或者室內設計而言,簡約比複雜的難度還要高上許多,因為加上東西是容易的,可是要減掉東西,卻需要更多、更敏銳的美學素養與判斷力。”
其實,要懂得放棄、放掉的智能,何止是在空間設計上?在人生中,它是更大、更深的課題。從呱呱落地開始,我們一直學習的都是用加法來麵對人生的課題。從生理上的吃飯、長大,心理感情上得到的愛與關懷,知識上的不斷學習與吸收,到物質或成就上的累積成長。
一直以來,我們不斷地把各種有形、無形的東西加在我們的身上,好讓我們富有、充裕,讓我們壯大、盈滿。我們相信,當我們在各方麵都“長得像大樹一樣大”的時候,就離快樂和富足不遠了。
可是,這樣的信念卻在某些時候,成為卡住我們、讓我們困惑、凝滯的禍首。因為加法並不是麵對人生課題時惟一的方法,有些時候,你必須用“減法”才能夠解得開。而所謂的減法,正是放棄與放手的藝術。
回頭看看,因為不能放棄、不能放手,我們必須麵對多少無解的痛苦?可是你有沒有發現,這些看似無解、凝滯的痛苦與困境,往往就在我們懂得了放棄和放手的藝術與智能之後,豁然開朗,生命由此向你展現出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景致和局麵。
沒有不能放棄的,隻有不想放棄的
放棄是一種讓步,讓步不是退步。
有個人說了這樣一件有趣的事:他曾經和女友做了一個小測驗,說如果同時丟了三樣東西:錢包、鑰匙、電話本,最緊張哪一樣?女友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電話本,而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鑰匙。答案是:女友是一個懷舊的人,他是一個現實的人。
後來他們分手了,女友的確總被過去糾纏得不快樂,一段大學時代未果的愛情至今還讓她念念不忘,而愛情中的他早已為人夫,為人父。女友的心停在了過去,一直後悔當初沒有堅持到底。因此,又錯過了很多不錯的人。他問她:“還可以挽回嗎?”她搖搖頭。他說:“哪為什麼不放棄?”她無奈地說:“放棄不了。”他說:“其實是你不想放棄。”
說的對,其實就是這樣,沒有不能放棄的,隻有不想放棄的。
還有一個女孩四年前在朋友的宿舍玩,一念之差想偷走屋裏的一副耳環,後來被耳環的主人識破,女孩羞愧難當,自此離開家鄉,再也沒回去過。
人生有些錯誤是無法挽回的,有時,需要你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放棄。外在的放棄讓你接受教訓,心裏的放棄讓你得到解脫。生活中的垃圾既然可以不皺一下眉頭就輕易丟掉,情感上的垃圾也無須抱殘守缺。
不要總想著挽回,有時人生需要放棄。在物欲橫流的今天,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做出選擇,而選擇就意味著放棄。要想獲得越多,就得放棄越多。那些什麼都不放棄的人,是對自身生命的最大放棄。
放棄是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東西,何必苦苦相求?明知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撐著去做呢?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管它花開花落,雲卷雲舒。
放棄是一種讓步,讓步不是退步。讓一步,避其鋒芒。然後養精蓄銳,以利更好地向前衝刺。
掙脫心靈的局限,才會海闊天空
其實這一切都是我們心中那條係住自我的鐵鏈在作祟罷了。
一個小孩在看完馬戲團精彩的表演後,隨著父親到帳篷外拿幹草去喂養表演完的動物。很快,小孩的注意力就轉向了大象群,他問父親:“爸爸,大象那麼有力氣,為什麼它們的腳上隻係著一條小小的鐵鏈,難道它無法掙開那條鐵鏈逃脫嗎?”
父親笑了笑,耐心地為孩子解釋:“沒錯,大象是掙不開那條細細的鐵鏈,因為在大象還小的時候,馴獸師就是用同樣的鐵鏈來係住小象,那時候的小象,力氣還不夠大,小象起初也想掙開鐵鏈的束縛,可是試過幾次之後,知道自己的力氣不足以掙開鐵鏈,也就放棄了掙脫的念頭,等小象長成大象後,它就甘心受那條鐵鏈的限製,而不再想逃脫了。”